自己當頭家 年輕人瘋創業

翁云真 |2011.03.13
2036觀看次
字級

【記者翁云真專題報導】「要成就五億人的社群王國,得先背叛幾個朋友。」這句為電影《社群網站》裡的經典名句,劇情描述幾位大學生共同創業的心路歷程,以及商場中的爾虞我詐;近幾年來,愈來愈多人過膩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而投入創業,這股風潮連初出校門的七年級生也受到感染,大學生揪團或是個人創業,也開始蔚為風潮。

加盟展 人次創新高

本屆台北春季加盟展於三月初剛結束,創下近十五萬參觀人次的新高紀錄,是去年秋季展七萬人次的二倍多,由此可見,民眾的創業意願極高;根據創業網的調查,創業潮發燒,也燒到被稱為「草莓族」的七年級生,今年創業主力族群是二十歲至四十歲的青壯族群,也因年輕人荷包有限,所以創業資金約維持在一百萬元內,使得資金門檻較低的小本創業當紅。

「興趣結合工作,所以創業。」身為七年級生的陳琦玲,投身藝術美甲的行列,專跑夜市或是到其他美甲店面支援同業,她笑著說:「誰說『草莓』不會出頭天,有心有夢最美」;不少年輕人也向她一樣,結合自己的興趣,靠自己的雙手賺錢。

工作難找,許多社會新鮮人選擇以創業的方式進入職場,但是剛出社會的新鮮人通當資金不多,所以常會選擇擺地攤、網路開店等小成本投資;萬事起頭難,處處都要節省成本,根據全國e網最新調查,社會新鮮人創業原因,前五名為想實現自己的夢想占百分之二十、能完全發揮自己的專長、工作時間自由都占百分之十,而不想當員工,想過自己的人生也占了約百分之十五。

職涯規畫師林佳儀也觀察到,這幾年愈來愈多年輕人想當老闆,不想進入大組織做固定工作,尤其年齡層落在十八歲至二十二歲者最為明顯;她表示,如能結合自身興趣創業,是值得鼓勵,但也需要周全的規畫,較為安全,曾有案例,學生滿懷夢想,但逐夢卻「不踏實」,執意開店連貸款的錢都無法還清,還需家人幫忙,最後倒店收場,這些案例時有所聞。

當老闆 先評估風險

林佳儀表示,政府為救失業,除了與企業共同創造就業機會,在不景氣時也提供創業貸款的服務,例如經濟部補助創新加盟展店,勞委會提供創業鳳凰計畫,讓弱勢族群創業貸款三年免息,青輔會則有青年創業貸款,教育部也提供大專學生提「企畫」來創業的構思;她指出,政府是美意,也提供創業輔導的機制,除了讓創業人能提早認知創業是否可行以外,也提高創業成功的機率。

曾申請政府創業貸款的郭志宏,現為科技工程師,他笑著說,大學時期也是「滿懷夢想」想築自己的夢,因此申請創業貸款,但在一開始的輔導期,就打退堂鼓,原因是,輔導師會就利弊加以分析,讓他發現想逐夢,不能空有「滿腔熱血」,最好詳細規畫才安全,他也感謝的說:「好險有輔導機制。」

審核貸款專員許惠琳也指出,一般銀行的創業貸款只提供「金援」,沒有提供創業輔導,創業成功率十分有限,因此導致「呆帳高」,銀行核貸也轉為保守;而政府提供的政策性貸款,一方面可鼓勵民眾找出路,也可降低創業者負擔。

台灣許多人選擇砸大錢開店創業,如果能事先做好成本與風險評估,就可以全心全意開創事業,社會新鮮人占了天生的資訊優勢,只要選擇正確又省錢的創業工具,即使是「草莓」也能出頭天,但前提還是要「謹慎、詳細規畫」以及問自己「準備好了嗎?」才能讓創業「事半功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