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財政部昨天召開「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條例(奢侈稅)」草案首次公聽會,會中建商代表和學者立場迥異,財政部次長張盛和表示,奢侈稅七月上路勢在必行,打擊對象非常少,對營建業長期有正面助益,預計月底前可報立法院。至於是否回溯課稅,張盛和表示,必須由政策決定,目前還未決定。
財政部針對奢侈稅的具體內容昨天首度公開,短期持有之非自用住宅及房屋及土地將課百分之十(兩年內)、百分之十五(一年內)稅率,其他被列入課稅範圍的奢侈品還包括價值三百萬元以上的汽車、遊艇、私人飛機等,還有五十萬元以上的家具、龜殼、玳瑁、象牙、毛皮及其製品,連入會費達五十萬元以上如俱樂部、高爾夫球證等高額消費,銷售時都會被課百分之十的稅率。
財政部預估符合不動產加稅的件數,房屋一年約二萬餘件,土地約四萬餘件,估計一年稅收可多一百二十九億元;奢侈貨物一年件數約一點五萬件,增加稅收二十二億元,高額消費約三百五十件,可增稅收一百五十一億元。合計奢侈稅上路後,預估一年可增加稅收逾一百五十億元。
房地產是昨天爭論的重點,張盛和表示,只要是自住用途,不管是住豪宅華廈都不課奢侈稅,主要鎖定在「兩年內短期投機的炒作行為」,不論賺賠,一律以實際銷售價格課徵,一旦實施,將無「落日條款」,全國通行;少數特殊情況如短期繼承之後再賣出,及因經濟困難而法拍等,不會納入奢侈稅的課稅範圍。
會中學者都對此政策表示支持,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建議,應將課稅持有時間改到三年內非自用住宅的房屋,張盛和回應,政策的拿捏要適中,目前應不會改成三年。台大經濟學系教授林建甫表示,雖對建商來說會痛,但權衡炒房讓房價不合理發展,還是要實施,會「止住」房價上漲,但房地產不會跌很多
至於建商和房仲業者則是一面倒強力反彈,東森房屋董事長王應傑抨擊,奢侈稅將打壓房地產,造成全民皆輸,更衝擊經濟成長。建商公會理事長王光祥則說,經濟才要起來,就要推動奢侈稅有待商榷。
全國工業總會雖對課徵奢侈稅表示支持,但認為民國三十五年政府開徵貨物稅,菸、酒部分是要抑制不健康或不道德消費,飲料、玻璃、冰箱、彩色電視機等電器用品,則被視為奢侈性消費;既然已有奢侈稅的替代財源,應取消飲料、玻璃及電器等一般民生品的貨物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