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經濟部昨天公布第二波開放陸資來台清單,共開放四十二項,但參股、合資、控制能力都有設限,周一開始收件。其中備受各界關切的積體電路IC製造業、半導體封裝及測試業、液晶面板、工具機等五項敏感關鍵產業,將開放策略性引進陸資投資人得參股或合資新設。
經濟部長施顏祥宣布,行政院已核定「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投資業別項目」修正案,開放製造業二十五項、服務業八項、公共建設九項,是台灣產業具有共識且大陸企業有興趣投資的項目;加上已開放的二百零五項,合計開放二百四十七項。他並透露,已著手展開第三波陸資來台的檢討作業。
在製造業部分,累計共開放八十九項,占製造業細項的百分之四十二。在這波開放項目中,依敏感度高低分成三類,染料及顏料製造、電池製造、風力發電設備製造等十項是無限制條件開放;橡膠及塑膠加工用機械設備製造等十項屬有條件開放。
積體電路製造業、半導體封裝及測試業、液晶面板及其零組件製造業、金屬切削工具機製造業、電子及半導體生產用機械設備製造業等五項敏感關鍵技術產業,為確保我關鍵技術產業的發展優勢,參股比率不得超過百分之十,合資新設子公司持股比率須低於百分之五十,且不得具有控制能力;陸資須提出產業合作策略,並經專案審查通過。
經濟部工業局長杜紫軍進一步指出,審查指標包括投資股東不能擔任或指派事業經理人、擔任董事人數不得超過其他股東擔任的總人數、不得於股東大會前徵求委託書等。
台灣區機器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徐秀滄表示樂觀以對,NC車床類、綜合加工機,是陸資較有可能合作的項目。他指出,台廠競爭力強,交貨品質、售後服務都勝過陸廠,若能有大陸的通路業者投資,更能拓展大陸大型內需市場。
晶圓代工龍頭廠台積電、聯電表示,政府取消對中國大陸來台投資的限制是好事,儘管對國內產業發展助益仍待觀察,仍歡迎有意長期投資的中國大陸投資人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