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北區場共讀《六祖壇經》,講師群透過經典,分享《六祖壇經》的修持受用心得。圖/人間社記者陳秋玉
【人間社記者陳秋玉台北報導】由財團法人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及人間佛教讀書會,二月二十八日在佛光山台北道場,合辦「二○一一年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經典與人生」第三場《六祖壇經》,吸引逾八百位愛書人與會。
佛光大學光雲館監寺妙日法師於「經典導讀」中,藉由影片、新聞報導,指出「現代人十大心理問題」的主因,在於生活沒目標、不知足,缺少信仰觀念。他表示,人生的「八苦」在生命中一再的重演,要如何才能轉化?
妙日法師認為,從《六祖壇經》的「理入」修起,相信人性本具的佛性;再由「行入」透過禪修靜坐,去除我執的雜染心,找回本來的面目。這即是禪宗一再強調的「活在當下」,找回直心,以無所求之心端正思念,回歸簡樸生活。
於經典論壇中,主持人趙翠慧提問《六祖壇經》的修持受用等問題。國際佛光會檀教師鄭石岩表示,《六祖壇經》在闡釋一個「境」字,強調「因無所住,而生其心」,對於世俗功利,一切淡然隨緣,就能體會「真空生妙有」的喜悅。
台北道場住持覺元法師亦指出,《六祖壇經》經文中,提到在家居士如何修持,他認為「無相頌」—「行持何用修禪,恩者孝養父母,義者上下憐愛,讓者謙卑和睦」,若能以此不斷修持,西方淨土就在人間。
人間佛教讀書會執行長覺培法師亦運用聞思修的方法,讓與會者激盪《六祖壇經》的精采內容,指出去除我執的最好方法就是「給」;縮小自己,「我」愈小欲望就愈輕,煩惱就會愈來愈少。
佛光會理事陳林泉分享,他學到自性清靜,回家後要好好吃飯,安穩睡覺,一切都活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