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擁有優質的銀髮生活?面對必然老化的人生歷程,以及人口急速老化的社會,你做好準備了嗎?
福慧家園農曆年後首場共修會於二月二十日舉行,蘭陽仁愛之家董事長慈容法師以「蘭陽耆寶」為題,率服務團隊以及長輩現身說法,並邀請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陳政智,以學術專業為大眾解析優質銀髮生活的趨勢。
佛光山經營蘭陽仁愛之家五十年,能營造出快樂的銀髮生活環境,「和」是相當重要的因素。慈容法師提及,星雲大師將佛陀紀念館前的五洲塔,重新正名為「五和塔」,就是強調「和」的重要性。
慈容法師並舉現實生活上的狀況,說明「五和」的意義:拜佛不是只有動作,而是要與佛接心,學習佛的歡喜心,不受環境影響,才能做到「自心和悅」;夫妻之間多以「掌聲」互相鼓勵、互相體諒,「人我和敬」,爭執必然減少;家庭裡,大人若對小孩耐性不夠,或夫婦間對話口氣不夠溫和,恐怕連吃飯一件小事都能吵到離婚收場,生活充滿不快樂。常言道:家和萬事興,「家庭和順」了,平安、快樂、財富自然會跟著來;而人和人之間的爭執,會引起社會不安定,甚至引發戰爭,受苦的往往是百姓,因此人人要從自我做起,心中要有快樂,也要給人歡喜,祈求菩薩給予力量,促進「社會和諧」、「世界和平」。
蘭陽仁愛之家主任覺方法師強調,讓長者安心、自在、有尊嚴的安享晚年生活,是仁愛之家最大的目標。信仰是長輩們最大的力量,每當有安養的長者在院內往生,其他長輩會主動誦經助念,不但不害怕,反而更放心繼續完成人生的旅程。
覺方法師表示,日托班開辦十五年來,不但年輕人能安心就學就業,也豐富了社區長輩的生活,從識字、拜佛、體能活動及各種才藝學習中,獲得許多快樂。近年來,仁愛之家更舉辦「社區關懷據點」、「全縣文康休閒巡迴活動」、「礁溪鄉樂齡學習中心」,把快樂帶進社區中。
覺方法師透過話劇和短片欣賞的方式,完整介紹仁愛之家全人、全程的照顧模式,而二十餘位精神抖擻的爺爺奶奶,更讓現場七百多位信眾體認到仁愛之家的樂活精神。儘管都已經是七、八十歲高齡,這群爺爺奶奶一身迷彩裝,在仁愛之家服務人員陪伴下賣力演出,共同打出整齊的節奏,感染了台下觀眾,有的專注入神,有的隨之揮動雙手,場面溫馨熱絡。
「人生不能重來,但生活卻可以重新創造。我們有義務幫助失能者走出陰霾,活得有尊嚴,讓生命重拾色彩。」在社福界結緣甚廣的陳政智,點出老人服務工作的精神。他說,根據經建會的預估,到了二○一六年,台灣將有二十三萬人需要仰賴他人長期照護。現代社會結構變遷、家庭結構改變、少子化及婦女就業等因素,在在提醒大家,更要懂得規畫好老年生活。
半世紀以來,蘭陽仁愛之家依循人間佛教精神所營造的老人生活模式,足以提供大眾良好的思維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