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的在─《樹上的父親》
這部第六十三屆坎城影展閉幕片,改編自茱蒂.帕斯科的同名小說,法國新銳導演茱莉.貝托恰麗耗資七百萬歐元打造,全片在澳洲壯闊優美的大自然中取景。
住在澳洲鄉村地區的O'Neill一家,有年輕俊美神仙眷侶的爸媽、帶著四名大小不一的三個男孩一個女孩席夢,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一日,卡車司機父親回家路上心肌梗塞,驟逝於家門口的大榕樹下,坐在車上、收到父親贈夜光表,相信父親最疼自己的八歲小女兒席夢(摩根娜戴維斯飾)堅信父親的靈魂留在樹上,未曾離家人遠去;哀傷的母親唐恩(夏洛特甘絲柏格Charlotte Gainsbourg飾)與席夢的其他三個兄弟,受她的影響也對家樹產生了奇妙的感情,他們各用不同的方式與樹對話(席夢住在樹上、母親半夜與樹訴衷情、大哥繼承父業母職、剃頭明志的二哥偷水澆溉大樹、么弟失語每日與樹遊戲……),讓大榕樹繼續守護家人。
家變之後
片子的重心描述家變之後,堅如磐石的家人如何走出這個傷痛,每個人都不同。唐恩認識一位老闆喬治後,開始有了笑容;但原本緊密的母女關係開始轉變,席夢認為父親的愛情仍然沒有轉移,衝突自然就發生了,順應天意的大樹也會斷枝栽在母親臥房以示抗議。
最後解決人禍衝突的竟是無常的天災,氣候乾旱大樹與人爭水、力道之強悍恐怖,侵蝕房屋的採光與地基,不得不砍掉大樹。一家子的男生多無太大意見,席夢、唐恩的取捨才是糾結。
人類的韌性
大地的反撲反而呈現人類的可貴韌性。從未說過話的么兒第一句話是:「我不要死!」平日最被忽略的老二,練就一身自保自處的功夫,災難降臨,他不慌不忙的沉穩領著家人避難,曾被取笑早早準備好的逃生用品也都派上用場,他是令我印象最深的角色!
我們生活中處處可見這一號低調的大人物││不像長子受到重視、不似么兒受到呵護、更不如家中唯一掌珠受到的寵愛,但他最有出息、最有用!
唐恩與孩子們自然動人的對手戲最好看。唐恩的身世好像在說著夏綠蒂甘斯柏格自己真實的故事,與樹共存的亡夫未亡,最終為了子女放棄初萌可依的戀情,在樹倒屋毀之後帶著孩子遠離家園,另起人生爐灶。
全片的父親角色並不在父逝後消失,而是由大榕樹來取代,「不在」仍「在」。
在的不在─《姊妹淘》
希薇的自傳
法國女導演艾里諾佛雪,二○○三年首部劇情長片《刺繡佳人Brodeuses》甫推出便轟動國際、獲獎連連,《姊妹淘》是她二○一○年推出的第二部劇情長片,改編自法國希薇.泰絲特Sylvie Testud的自傳小說。
希薇除了參與編劇,更親自演自己,將生活中最真的一面呈現給觀眾,帶領大家回顧她的成長、體驗屬於她心底最私密的苦澀與甜蜜。巧的是,一九八五年十四歲的希薇看了《樹上的父親》女主角在《不害臊的女孩L'Effrontee》演出,大受啟發才立志從影,一九八九年由出生地「歐洲最適合居住的城市」南特(Nantes)移居巴黎入巴黎高等戲劇學院(CNSAD)攻讀戲劇。
至今從影二十一年共六十六部作品,多演出文學改編電影,廣為周知是《走出寂靜Jenseits der Stille》中詮釋由聾啞雙親帶大的音樂天才,為了演出學德語、手語和單簧管;二○○八年《莎岡日安憂鬱》中,將法國傳奇作家莎岡波瀾跌宕的一生淋漓盡致的詮釋;其他作品有《玫瑰人生》、《羅浮宮謎情》,《復仇》等。
不被提及的話題
不同於《樹上的父親》,《姊妹淘》中的父親一直活著,三十年來,三姊妹的父親只是一張相片,「在」等於「不在」:義大利女子安娜帶著浪漫的夢,隨家族移民法國與畫家結縭。在藝術界苦無斬穫的先生因酗酒被安娜休掉。安娜雖一直深愛著先生,但為孩子將至愛擋在門外,這也讓三個小女孩將對父親的思念鎖在心中,父親長久以來變成沒有名字稱謂的「那個人」。
三姊妹選角成功。十二歲的大姊柯琳冷靜優雅,長大後做有條有理的圖書館員;十歲的西碧狂野具藝術天分、充滿男性氣概,後來成為知名演員;七歲的喬琪頑皮膽小、睜著精靈古怪的大眼睛追隨兩個姊姊;她們是安娜最貼心的守護天使,不讓母親臉上的笑容跟父親一起消失。
面對現實
的抉擇
西碧是家中唯一遺傳到父親金髮的人,親戚都打趣說「跟她爸一個樣」、「真是法國佬」……無心的耳語令她格外思念父親。成年後的西碧,在試映會中看見父親身影,是她用一張相片深深烙在心底的模樣,掙扎再三鼓起勇氣約了從電話簿中查到電話號碼的父親,面對面在咖啡館見上一面。
對於相見的現實殘酷,電影中毫不留情的流洩,父親單獨離去時絕望的身影、三姊妹各自回家的乾脆,西碧流淚聽著偷錄父親的說話聲音後,決定放下對父親的情愫,改聽家族合唱的歡樂歌曲而露出笑容,顯現「對」的抉擇,「在」從此化為「不在」,不再有幻想未圓的模糊地帶!
*同系列電影:《魔法阿爸My Mag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