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項說明「諸見境」的發起與生起的因緣。之前敘述因外道的我執、法執而引發邪見。以下針對人生、所見、所聞習以為常,以為真實,來說明此等邪見;進而對中國儒、道二家評破,即為「正明過失」。最後以「因空、明空」修止觀,但因藏、通、別、圓四教不同而各有次第。
第二、說明「諸見發」有兩項:一、說明諸見境之發起,二、諸見發法的不同。
一、引發邪見的原因
或因禪定發而生邪見,或因聽聞而發邪見。眾生久遠劫來,無所不作,曾經學習各種邪見,於輪迴中,隔一生就忘記了;但所造的罪,覆蓋根本智慧,使心不能速開慧解。今障礙較少,能引發各種禪定,有時是禪定與知見同時發;或是先發禪定再發知見;或是聽聞他人說,而豁然生起邪見。此時,能破除過去的執著,辯才無礙,巧說自己所得之法,別人來問難,也能申辯詮釋。
以下,解釋因禪定而引發的邪見:
(一)因禪而引發的外道見
1.迦毘羅見(數論派之祖):
於禪定功德支中的「觀支」,推研道理,主張諸法是「因中有果」,即因中就有果的意義存在。此種見解聰明伶利,洞見深遠,過於常人。並將此為難他人,他人不得解,就說別人妄語;執著自己的看法,並以為是真實、是無生真理的智慧。若仔細推尋,這是屬於見惑的煩惱;世智辯聰,乃是具足八十八使的顛倒煩悶,豈是真解?此為「迦毘羅邪見」發相。
2.僧佉見(勝論派之祖)
從禪定的「觀支」中,推尋諸法根源,主張「因中無果」,即因中不一定具有果性之義。此見解分明,解心猛利。雖遇種種困難,皆能通達,而引發種種證相,證成「因中無果」的義理。以此破斥他人,並以此為實。此為「僧佉邪見」之發相。
3.勒沙婆見(苦行外道)
從禪定的「觀支」中,推尋諸法根源,主張「因中亦有果、亦無果」,即因中具「有果與無果」的可能性。《大智度論》記載:「有與無諍,無與有諍」,言長爪梵志以種種經書智慧力,種種譏刺是法、是非法、是應、是不應、是實、是不實、是有、是無,破他論議。即是說明長爪梵志執「亦有亦無、有無諍」。假使有此知見,就有無窮盡的問難,此為「勒沙婆邪見」發相。
六師外道所執不同,必須了解其執意,才能勘驗所發的見境,但皆是大同小異。(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