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基(1332-1378),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省樂山縣),元末明初詩人,曾為湖廣使、山西按察使,因讒而謫。與高啟、張羽、徐賁並稱吳中四傑,亦為明初十才子之一,著有《眉庵集》、《論鑑》。
其五言律詩〈岳陽樓〉:「春色醉巴陵,闌干落洞庭。水吞三楚白,山接九疑青。空闊魚龍氣,嬋娟帝子靈。何人夜吹笛,風急雨冥冥。」岳陽樓在洞庭湖畔(古稱雲夢澤),建於唐,北宋重建,明清二朝持續修繕,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譽。北宋范仲淹謫守巴陵時,滕子京重修岳陽樓,范仲淹寫〈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後人乃有「岳陽樓四絕」:滕子京修樓、范仲淹作記、蘇舜欽繕寫、邵餗篆額,與滕王閣、黃鶴樓並稱江南三大名樓。
首聯言巴陵春色無邊,令人酣醉,洞庭湖阡陌縱橫,浩瀚迂迴(另釋為憑欄遠眺,驚心如跌落洞庭)。岳陽古稱巴陵,是荊楚文化搖籃。〈岳陽樓記〉:「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洞庭湖幅跨湘、鄂,北接長江、南連湘、資、沅、酆,壯稱「八百里洞庭湖」。
頷聯寫岳陽樓遠眺,洞庭湖水勢浩蕩天白,湖中君山(洞庭山)連接九疑山青翠山勢。戰國時,楚地廣闊,秦漢時擘西楚、東楚、南楚,合稱「三楚」。後泛指長江中游以南,今湖南、湖北。九疑山位於湖南省寧遠縣南,又名蒼梧山,主峰有舜源、娥皇、女英、桂林、杞林、石城、石樓、朱明、簫韶等九峰。《山海經》:「九峰相似,遊者疑焉。」《史記‧五帝本經》:「舜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意古代舜帝葬此。
頸聯是作者的想像與憑弔,水中魚龍潛遊,舜帝與舜妃湘靈的美好情感。魚龍泛指水族,言波濤怒吼,若水中魚龍悲鳴;《楚辭.遠遊》:「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湘靈,舜妃,溺於湘水,為湘夫人。
尾聯寫誰於夜晚吹奏笛聲,在風急夜雨時分格外淒清。因為此詩,時人遂稱楊基為「五言射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