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大觀園》 觀察昆蟲生態 非夏天也行!

吳加雄 |2011.02.18
939觀看次
字級

今年的冬天與前幾年的「暖冬」比較起來,不僅是平均氣溫較低,而且寒流影響的日數也比往年多,從這小小一點的比較,各位應該就能體會到「全球氣象變遷」這個大問題,一如之前經濟不景氣時候的無薪假一般,對於我們這些平常百姓的生活有多重大影響,況且這個冬天氣溫冷到讓筆者家中的蟑螂,都囂張不起來,連蟑螂都看不到!各位也許心想:「賞蟲?我大概只能在野外欣賞枯枝落葉吧?」

可是生物總是那麼奧妙,當一般人認定這種天寒地凍的時刻並非賞蟲好時機,總有那幾個例外!

例如今天要介紹的「冬螢」一些冬天出現的螢火蟲。

其實在台灣目前已知的63種螢火蟲中,只有不到二十種是集中在春末夏初,約每年3~5月出現的種類,但由於這些螢火蟲大多利用閃光的方式進行求偶,且數量多時長達上千隻,形成一幅壯觀的生物發光景象,所以這些地點也成為各縣市政府、社團舉辦賞螢活動的地點,自然讓人容易以為螢火蟲只出現在這段時間,但其實還有不少螢火蟲是出現在秋冬季節,常見者如每年10~11月棲息在中低海拔山區的橙螢或山窗螢,而到了冬天,就是雪螢、鋸角雪螢及神木螢出現的時機。

這些冬天出現的螢火蟲跟我們春夏天常見的螢火蟲,在外觀上有那麼一點不同,例如大多數春夏天的螢火蟲,雌雄外觀類似,僅差別在於雌蟲體型較大,發光器僅一節,而雄蟲體型較小,但發光器兩節,但冬天出現的螢火蟲,其雄蟲有翅能飛翔,但雌蟲無翅或退化,所以只能在地上活動,所以第一點看到雌蟲的人,應該會覺得很像「蟑螂」,另外雄蟲發光器為兩點狀,雌蟲發光器不明顯;成蟲活動時間也有不同,春夏天的螢火蟲在夜間7~9點都相當活躍,可是冬螢的活動時間卻只有短短的30分鐘。

台灣冬螢大多棲息在中高海拔山區,山區平均氣溫較平地為低,根據筆者自身的採集經驗是,如果不把這些採集到的冬螢放在小冰箱內就攜帶下山,這些嬌客容易因為氣溫上升而死亡,所以單單就「全球氣象變遷」的角度來看冬螢族群的生存,可能會因為氣溫上升,造成冬螢可棲息地點的減少,進而造成棲地破碎化及族群數量減少等問題,而這些冬螢目前在台灣呈現點狀分布,造成這種分布的原因有可能是第四紀冰河期結束之後,氣溫逐漸上升,所以冬螢只能往更高海拔的山區移動,形成這種分布現象;但冬螢或其他適應寒冷氣候的生物為何能生存在這些「冷吱吱」的地方,他們身上到底那些法寶,還請待下期介紹。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