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揚州八怪」之一鄭燮(一六九三│一七六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鄭板橋應科舉三朝,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曾任山東濰縣知縣,後因助農民勝訟,及辦理賑濟,得罪豪紳和上司,鄭板橋仿效晉朝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憤而辭官歸田。鄭的好友設宴餞別,席間一友人舉觴曰:「三絕詩書畫,一官辭去來。」一時稱為絕構。
鄭板橋擅畫蘭、竹,工書法,能詩文,描寫民間疾苦,頗為深切。在他詩集裡,有首題畫的詩:「衙齋臥聽瀟瀟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表現了關心民間疾苦情懷。
鄭板橋的詩、書、畫都有很高的造詣,被時人稱譽「三絕」。古今書法家,早年大多刻意苦練。據傳,三國的鍾繇晝夜習字,夜眠常用手指在被褥寫畫,而把棉被畫破;狂草大師懷素,寫壞筆枝堆積如塚。鄭板橋書法,雖已掌握前代名家的各種書體,但每日仍臨帖不輟,甚至睡覺時,師法鍾繇,用手在被子或身上寫畫習字。
一日,竟在妻子的背上畫字,妻子被他擾得不耐怒道:「人各有體,怎麼盡在我的身上亂畫!」鄭板橋聽後憬然頓悟,於是在博採眾長的基礎上,融會貫通,刻意創新,用隸體滲入行楷,並將自己畫蘭畫竹的方法,滲入到筆法中,終自成一家,創造出獨具一格的號稱「六分半書」的「板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