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惠與阿華結婚約一年左右,收入共同使用,最近小惠發現阿華常與朋友聚餐,手頭闊綽豪爽,兩人一個月的花費約達二十萬左右,因此幾乎月月見底。小惠曾與阿華溝通,希望他能稍微節制,但雙方卻因此而爭吵,小惠想問她要如何與阿華作財務管理的溝通?
淡江大學通識與核心課程中心教授葉紹國詳解:
儲蓄以備不時之需是人盡皆知的道理,卻可引起小惠夫妻爭吵,顯然其中還有問題沒釐清。
小家庭的經濟獨立是婚姻的基石之一,許多人到了婚後才意識到錢財茲事體大,因為這是承擔愛的責任必備的條件。人生路途漫漫,產業輪替,職涯轉換,子女的生養教育,全家人的醫療養老,皆羅列眼前,我們能視而不見嗎?人生奧祕難解,世事多變難測,有錢雖未必樣樣皆能,沒錢卻是萬萬不能。尤其阿華是個有本事的年輕人,家有儲金,多則可集資創業;少則可避免困窘。況且,為錢所迫自毀身家性命的例子也不少見。阿華究竟希望自己過怎樣的人生?給妻兒怎樣的生活呢?
其次,阿華生性豪爽、喜歡交朋友、願意付出,這是優點,但是,朋友相聚志在交誼,固不必限於聚餐,也未必要到高消費場所,若能相約打球、運動、爬山、看展覽、玩樂器、做義工,也許對身心健康更有益處。況且朋友相交須基於平等、互惠、尊重的原則,友誼才可長久,獨占買單的機會,難免有違中庸之道,何不留點機會給別人呢?
其三,阿華不爽可能是囿於面子問題。溝通是個藝術,阿惠先要找對時機,溝通時要傾聽對方的心意;表達時,不要用「你應該……」或「我認為你……」,多用有關自己的感覺而不涉及對方的語詞,如「我擔心自己將來……」,這樣較不會惹怒氣。溝通要放眼未來、要理性、要針對解決問題婉言相勸,千萬不要翻舊帳,提不相干的事或動怒,以致偏離了目標。
其四,也許阿華並非反對小惠的看法,純粹只因為自己花費成習,抗拒改變,如是,小惠與阿華的「共同敵人」是「過去的習慣」,固著於舊習是普遍的人性弱點,因此,必須緊盯目標、鍥而不捨。
兩人應將家庭花費分類規畫,檢討零用金的合理數額,按計畫逐月調整花費並增加存款,有些改進就要誠心給予肯定與讚美。過程中,彼此要有愛心與耐性,小惠的努力必能得到回報。
萬一仍然無效,則需動用親情與摯友的力量相勸,必要時,夫妻財產收入根據法律各自管理使用,家用按個人薪水比例支出,如此,至少尚能保住小惠那份餘額,為這個家庭留根底。
(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女人一○四免費法律諮詢暨心情協談專線」:○二│三三九三三五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