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離家,在外鄉落地生根,但每逢重大節日必定抽空回台東老家,尤其過年,總是盡可能排除萬難返鄉團圓。
回家的首要任務,說來可能讓人聽得好笑,就是當父親的酒伴。父親有用餐配飲小酒的偏好,老人家邊啜飲邊談陳年往事,我在旁應和之外也敲敲邊鼓助興,於是乎故事愈講愈長,從彰化溪州到遠渡南洋當日本軍伕,到兵敗遭逢劫難大難不死、吃盡苦頭,返國回鄉後,又到後山墾荒,這一長串的苦難,聽來是個人的不幸,其實也是大時代的悲愴。如今,父親已經極度重聽,即使裝戴助聽器也難以溝通,談興銳減,我們在餐桌上也只能以舉杯互動。
回家過年最重要的是除夕的圍爐,熱鬧的氣氛卻因母親過世、大哥早逝而逐年遞減,如今父親的身體日漸衰老,和他對飲雖然令他露出笑容,卻也不難發現滿臉皺紋的夾縫中隱藏著滄桑與遺憾。繁華落盡復歸平淡,枝幹成林老樹終會枯乾,我們只希望老父能滿足的安度晚年。慶幸的是,老幹雖然老態畢露,新枝卻已紛紛卓然,有生之年看見兒孫滿堂,雖然不能經常承歡於膝下,卻能在各個節慶之際現身問安,給老人家驚喜連連,為即將熄火的爐灶添加柴薪,重燃老人的生命火苗與能量。
過年是值得期待的日子,不只是因為放幾天假而已,而是因為年節能讓大家團圓,圍爐的溫暖足以驅逐寒冬,一夕的歡愉也能讓離鄉背井的遊子想念一整年,讓枯守老厝的老人守望到下一個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