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露巧克力」因不含松露,衛生署認為有誤導消費者之嫌,應改標示,否則可能要求下架。但業者質疑,「牛舌餅」也沒牛舌,松露巧克力是強調「形狀」;立委也質疑衛生署管太多。
松露巧克力不含松露應是常識吧,松露很貴,一顆三、四元的松露巧克力,怎可能有松露,這可以常識判斷的,筆者及不少親友買松露巧克力,從來不認為它含有松露。
有人說,排骨飯就是要有排骨,否則就是「不實廣告」,這是當然,但「珍珠奶茶」有珍珠?「牛角麵包」是用牛角做的?這都是以形狀命名而已;還有,誰不知道蚵仔麵線其實是大腸麵線,這些都只是名稱好聽而已,消費者難道不會分辨?
筆者居住的社區名稱是「比佛利山莊」,有朋友住桃園,社區叫「台北新天母」,當然都不在洛杉磯、台北天母,但可能誤導購屋者嗎?為何不見公平交易委員會管?誰都知道這些住宅社區,只是強調「具有」比佛利或台北天母的「居家環境」等,取這類名稱只是取其含義,而且比較好聽。
衛生署要保障消費者,當然值得嘉許,但很多事情「顯而易見」、且沒有危害人體之虞,衛生署實在不必管太多。
謝德福(新北市/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