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不禁用 也應要求業者標示材質 及正確使用方法 健保提供足夠保障 建立醫療防線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警告,外帶咖啡的塑膠杯蓋,遇熱會釋出環境荷爾蒙(有毒物質)雙酚A,會影響內分泌、月經、生殖能力及懷孕,要求禁用三到六號塑膠製品

;衛生署澄清,杯蓋材料應無此顧慮,但建議喝熱飲應打開杯蓋,而且毒物科專家說,就算不會釋出雙酚A,但動物實驗發現,聚苯乙烯(PS)材料苯乙烯,有導致腫瘤的風險,建議勿再使用。
每隔一陣子,就有民間團體或醫療機構呼籲民眾不要用市面的塑膠容器盛裝食物(特別是熱食),因為若盛裝過熱食品,材質有釋出如雙酚A、可塑劑等危害人體的有毒物質疑慮。
相信相關單位知道食品塑膠容器,恐危害健康,但只是道德勸說業者勿使用,希望民眾不要購買或使用,卻未祭出法規約束,為什麼政府立法禁用免洗筷,卻不立法禁用材質有疑慮的塑膠容器?是怕得罪企業財團,或怕立法禁用後,台灣對塑化原物料的需求大減,衝擊民生經濟,及因此失去興建國光石化的理由?
就算這些考量都存在,也不能無視有愈來愈多的國際醫學研究指出,由於環境中存在過多環境荷爾蒙等有毒物質,使得有愈來愈多的現代人不是不孕,就是產下過敏、氣喘、畸形或罹患罕見疾病孩子的事實,至少應在醫療保健強化保護因環境汙染而受害的下一代。
但偏偏社會對身心障礙或罕見疾病患者的照護不足,普遍認為這是家庭的責任,可是明明是因人類一起破壞環境的共業,才會有這些孩童,健保非但不保護這些可憐的孩子,甚至陸續將原本由健保給付的費用改為自付,例如愛滋病患用藥要改為自付,但愛滋病患中因垂直及輸血感染的比例高達五成,而且許多罕見疾病用藥沒納入健保給付,但罕見疾病是最需要醫療共同體發揮互助精神的。
除非政府能為人民創造乾淨安全的環境,否則如要發展經濟,不禁用PS材質,也應要求業者標示材質、正確使用方法,並建立醫療等防線,健保提供足夠的保障,不能犧牲了環境,還賠上國人健康,要百姓承擔身體的毀損與心靈的創痛,那實在太說不過去了。
大任(台北市/社會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