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健保局一年多前實施DRGs(住院診斷關聯群),除人工水晶體等五項差額負擔手術特材外,其他特殊醫材一律不准補差額,引發爭議。健保局決定二月起實施「特材加計方案」(ADD)新制,只要經過專家審議,新器材確實優點較多,即使不在DRGs範圍中,多出來的差價,由健保局來支付。
國內心臟麻醉權威、振興醫院副院長蔡勝國指出,健保的DRGs規定相當不合理,明明牛心瓣膜比豬心瓣膜耐用,好處多,卻不肯讓民眾差額給付,多支付一些差價來使用較好的組織材料。他說,健保局不讓患者有選擇權利,如果民眾想自費挑選較好的器材,健保局就完全不給付,實在說不過去。
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盧俊維也指出,臨床顯示,牛心瓣膜比豬心瓣膜的優點多,使用年限也較長,但健保局卻用DRGs制度卡住病患選擇權。此外,健保局在藥物給付審查標準上,愈來愈嚴格。最近一兩年,能通過審核昂貴癌症用藥的品項少之又少。以乳癌用藥「泰嘉錠」為例,已經申請好幾次,但迄今仍未能通過。
健保局醫管組科長李純馥解釋,DRGs制度係採用包裹給付定額方式,例如醫院幫病人進行心臟瓣膜缺損手術,健保局就會給付一定額度,項目包括住院、開刀以及相關耗材等。
針對醫師的抱怨,認為健保局限制手術特材種類,讓他們綁手綁腳,而民眾就醫時,也少了許多選擇空間。健保局因此自二月起實施ADD新制,希望能解決這類困擾。
屆時只要醫師提出申請,陳述使用牛心瓣膜的理由,一旦通過審核,健保局除了給予補助之外,連豬心瓣膜、牛心瓣膜之間的差價,都會提供給付,民眾無須自費。
除了「特材加計方案」之外,健保局也打算在網站上公開耗材、特材等相關醫療資訊,整理國內外臨床研究報告,公布在網站上。李純馥指出,只要資訊公開透明,病患及家屬就可自己判斷是否購買醫師所推薦的昂貴特材、耗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