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治療:
急性腹瀉亦可居家照護,通常在服藥二至三天內會改善。為避免腹瀉造成缺水,應飲用足夠的水,運動飲料不只能補充水分,也補充腹瀉流失的電解質;此外,應避免食用乳製品包括牛奶(此類食物通常會加重腹瀉的症狀)。如果病人能進食,要避免油膩、含大量脂質的食物。嬰兒及孩童則建議食用香蕉、米飯、蘋果泥、吐司等食品。
當腹瀉痊癒,建議接下來的幾天仍要避免酒精性飲料及辣的食品。若患者只有輕微不適,可繼續從事日常活動。但在完全痊癒之前,仍要避免激烈的運動以防止脫水。
醫療方面,為了避免持續的水分流失,醫護人員通常會評估患者是否有脫水跡象或可進食,並視情況需要給予輸液治療,補充病患流失的水分及鹽分,來改善病情。
抗生素對於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無效,而細菌性的腹瀉通常可在數天內緩解,不需要抗生素的協助。然而,在某些高傳染性的病原體引起的腹瀉中,抗生素能減少糞便排出,進一步降低環境汙染(如志賀桿菌)、足以威脅生命的感染(如霍亂)。
嬰孩或兒童腹瀉時,並不建議使用止瀉藥物。當患者有嚴重的腹瀉時(特別是開始出現某些脫水的跡象),應立即尋求醫療協助、接受輸液治療及留在醫療場所觀察以利醫護人員評估。
預防感染可從以下幾點著手:
‧食用餐點前、如廁後使用肥皂、酒精性洗手液清潔雙手。
‧用水沖洗馬桶內外的嘔吐物及糞便,並確保周遭環境不受汙染。
‧不要共用餐具、共用水杯、牙刷或其他私人物品。
‧有家人患胃腸炎時,使用清潔劑充分清潔及消毒汙染區域,包括:門把及水龍頭。
‧用熱水洗滌受汙染的衣物。
‧將汙染物如嘔吐物等放置於塑膠袋中,綑緊並放至垃圾桶。
‧避免碰觸口鼻部。
‧生病時,盡量待在家裡,避免接觸患者。
‧處理食物前後需清潔雙手。
‧用熱水、肥皂清潔砧板及放置生肉的餐具。
‧盡量避免生食。未食用或會壞掉的食物應冷藏保存,不要放在室溫太久。
‧蔬菜、水果必須以乾淨水清洗。
‧未經過殺菌處理的牛奶可能還有病菌,應避免食用。
‧旅行時,應避免食用攤販食品及飲用生水。(下)
(本文摘自《亞東院訊》)、(作者為亞東紀念醫院急診醫學部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