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寒假即將結束,為避免開學後發生「收假症候群」,兒童精神科醫師建議家長,開學前協助小孩調整生理時鐘及做好「收心操」
;營養師提供改善撇步,只要調整飲食,能快速擺脫困擾。
衛生署草屯療養院兒童精神科醫師許維堅指出,所謂「收假症候群」泛指人們在假期過後的心理及生理反應,例如感到莫名沮喪、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等,偶爾可能有易怒焦躁的情況;生理方面則以胃口不佳、頭痛及疲憊最常見。
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黃育華表示,出現焦躁不安、精神恍惚,要注意維生素B群補充,維生素B1不足是疲倦主要禍首。胚芽米、糙米、芝麻和全麥麵包,能獲得較多維生素B1。
維生素C能有效去除因壓力產生活性氧,青椒、花椰菜、綠葉蔬菜與奇異果、柑橘類水果,都是不錯選擇;優良蛋白質是製造對抗壓力的荷爾蒙與神經傳遞物質原料,建議每天喝兩杯豆漿約五百西西補充。
解除熬夜看電視引起眼睛疲勞,首推維生素A與類胡蘿蔔素,多攝取紅蘿蔔、木瓜、蘆筍、紅椒、南瓜;櫻桃、茄子含花青素也能改善眼睛疲勞、視力模糊。
攝取過度鹽分造成水分堆積體內,形成水腫,可攝取高鉀蔬果以利水分代謝,香蕉、奇異果、蘋果是首選;茴香、芹菜具利尿效果也是不錯的選擇。
飲料可選擇綠茶或果醋,綠茶茶胺酸對釋放壓力、放鬆心情有效果;水果醋可酸鹼中和,平衡大魚大肉造成酸性物質堆積。充足睡眠、適量運動,選擇正確食物,就能轉換心情、恢復體力,回復規律生活作息。
許維堅提供「收心操」四撇步讓家長參考:一、營造即將開學的氣氛,家長可先提醒小朋友即將開學,分享以前開學的良好經驗,並給予關心與重視;二、協助小朋友調整作息,例如避免讓小孩參與夜間活動,每天提早半小時上床、起床,把生理時鐘慢慢調整過來;三、引導孩子檢視是否有遺漏的作業,可陪伴小朋友完成作業,增加親子互動;四、家長與小朋友一同為開學做好心理準備,尤其必須載小朋友上下課的家長,心情及時間也要一起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