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常望月,搗藥憶曾留;
兔狡營三窟,安身有遠謀。
今年歲次辛卯,肖兔。兔子分有野兔和家兔兩種,其身毛色多,白色和黃褐色,或黑白相間者。一般耳大尾短,前足短後足長,上唇厚而有裂縫,所以缺唇的人稱為「兔缺」。
兔子善於奔跑,遇到敵人只有疾奔脫逃,所以形容脫險而去,叫做「兔脫」;而因為兔子的特性,人類的許多生活中的用詞,和兔子都扯上了關係,兔毛做的毛筆叫做「兔管」
;兔成語典故頗多,以下例舉數條以充兔年談資:
兔起鶻落:〈韋莊秋日早行〉:「行人自是心如火,兔走烏飛不覺長。」兔子雖善跳,動作也極迅速,無奈鶻鳥更善俯衝偷襲,所以兔子只要一出現,鶻便落下擒捕,因此有「兔起鶻落」的成語,用來形容動作敏捷快速。
狡兔三窟:《戰國策‧齊人有憑諼者》一文謂:「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指孟嘗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鑿二窟。」此成語乃謂平日要作多樣防患的打算,才能免禍。
守株待兔:這是諷刺一個人固執成見,不知變通的愚昧,語出《語非子五蠹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待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得兔忘蹄:語出《莊子外物篇》:「蹄者所以在兔也,得兔而忘蹄」。比喻一件事辦成功後,卻忘了之所以成功的主因,有類似「過河拆橋」的意味。這裡的「蹄」,是補兔子的工具,也是莊子的解釋:「筌者所以在魚,蹄者所以在兔」,筌與蹄是漁獵的工具,後世拿它喻為事物的要旨。
兔走烏飛:意喻光陰的迅速,在佛教《瑜伽焰口施食要集》裡有:「金烏似箭,玉兔如梭,想骨肉以分離,睹音容而何在……」就是形容時光飛逝,與親人別離已長久。
兔角龜毛:兔生角、龜生毛,是世間不可能有的東西,此成語用以表示事物之必無的道理。六祖惠能大師,曾根據「兔角」的理論,解釋佛法,作了一首偈:「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佛教的真理,在於教化有情眾生,使人捨迷妄獲得智慧,如果為了修學佛法,而離開世俗紅塵,以為去到深山裡修獨自苦修,才能得證菩提正果,那等於尋找「兔角」一樣,永遠不會實現。
另外,中國自古相傳月中有「兔」,後人就以「兔」,作為「月亮」的代名詞。如晉代傅玄〈擬天問〉中有「月中何有?白兔搗藥。」陸游〈梅〉詩中有「月兔擣霜供換骨,湘娥鼓瑟為招魂。」這些詩詞中的「白兔」、「月兔」都是指月亮而言。
京戲《黃金台》,老生田單一句戲詞:「全烏墜玉兔升,黃昏時候。」金烏是太陽,玉兔是月亮,說兔子時,總是離不開月亮的。
中國兔文化真有說不盡的事和道不完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