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招無人 求「生」恐無門

魏杏林(雲縣北港/醫藥業) |2011.02.10
1100觀看次
字級

新春喜氣尚濃,醫界就爆出震撼彈。報載今年婦產科招募住院醫師,全國三十五個名額只招到十人,連龍頭台大醫院原本要招三、四名,還是經過二招才有一人報名,差點開天窗。婦產科豈是一個「慘」字了得,難怪要被譏為「婦慘科」了。

台灣出生率逐年下降,少子化趨勢難擋,縱然政府不斷推出獎勵生育措施,效果仍不彰。近些年,不婚、不生潮如流感般蔓延,首當其衝的是婦產科與健康照護的小兒科,當年醫學優秀生才得以選填的婦產科,如今淪落到「乏人問津」田地,此一時彼一時,令人不勝感慨。

除了少子化,依現行健保制度也是原因。婦產科給付偏低,產生「接生比不上流產;流產手術比不上肉毒桿菌素,剖腹產比不上減肥自費項目」的荒謬現象,但莫怪醫師向「錢」看,畢竟收入好才能激發動能,試想,婦產科醫師犧牲睡眠待命接生,承受巨大壓力,付出與收入卻不成正比,自然無法感受「生」之喜悅,熱情逐漸消退,是人才的最大折損。

這種情形看在晚輩眼裡,選填科別時不免屈就現實,以利益為最大考量,那麼,縱有史懷哲情懷,志願也就難以成就志業了。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婦產科執業醫師平均近五十五歲,醫師老化問題愈來愈嚴重,雖然年齡或許等同經驗,未嘗不是病患之福,但老醫師總有退休的一天,後繼若無人,棒子難傳承,醫療生態勢必失衡,受影響最大的是民眾,現在,內向害羞的女孩到婦科求診,還有機會挑選女醫師,將來,搞不好能找到婦產科醫師,就要偷笑了。

「要馬兒好,就要給馬兒多些草」,各行各業皆如此,建議昨天上任的新任衛生署長邱文達,應正視婦產科醫師短缺的嚴重性,檢討健保給付制度,並研擬醫療糾紛的協助機制,對症下藥,防患未然。

醫師一向被視為高收入族群,出生率下降必然影響收入,想要有人接棒,唯有靠後天「彌補」,就以婦科門診為例,看診時間固定、病患數少,醫師能從容診治,病患相對擁有較佳的醫療品質,「量少價高」是市場法則,健保給付應作如是觀,提高看診費和接生費刻不容緩。

否則,當有一天婦產科醫師成了「稀有物種」,迫使助產士或接生婆「重出江湖」,這樣的「復古」代價未免太沉重了。魏杏林(雲縣北港/醫藥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