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多 心臟病患愈易致癌

 |2011.02.10
1313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X光、電腦斷層掃瞄、CT血管造影及核子醫學使用頻率非常高,尤其是美國。加拿大馬吉爾大學對過去十年,八萬三千名魁北克省心臟病例研究分析後發現,心臟病人從X光,掃瞄及核醫學接受的輻射愈多,愈易罹癌。

馬吉爾大學流行病學家皮洛特指出,研究人員可以斷定,心臟病人罹癌率高低,絕對與暴露在輻射線下的次數有關。還須再研究,找出心臟病人可以接受累進輻射線的最高限度為何。

皮洛特指出,美國一些購物商場內,都設有電腦斷層掃瞄設備。一般人不須經過醫師轉介,都可逕自接受全身電腦斷層掃瞄。

據研究,百分之七十七的心臟病人,在心臟病發作後一年內,接受過至少一次低劑量的電離輻射治療。在進一步追蹤後,發現一萬二千名病人罹癌,其中三分之二罹患腹部癌症、骨盆癌,及胸腔癌。

研究發現,每接受十毫希(milliSievert)低劑量的電離輻射,病後平均五年內罹癌的機率增加百分之三。此一罹癌率已將年齡,性別因素考量在內。





心臟疾病患復健 規律運動效果佳

【本報基隆訊】心臟疾病患者能不能運動?署立基隆醫院副院長許振榮表示,有心臟疾病的人可以運動,但須透過合適的規律運動,達到心臟復健效果,可以降低百分之二十五的心臟疾病死亡率。

衛生署統計,心臟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研究調查發現,台灣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每五人就有一人患有心臟疾病。

有些心臟疾病患者往往擔心心臟負擔不了,不敢運動,其實心臟疾病患者仍須透過心臟復健,逐步恢復心肺功能。

許振榮說,根據美國心肺復健協會的研究結果,心臟復健可以透過規律運動,有效降低血脂肪等心血管疾病的症狀,約可降低百分之二十五的心臟疾病死亡率。

許振榮強調,心臟病患者可以在醫院接受心肺功能檢查,由醫師為個人量身訂做安全有效的運動計畫,可適用於接受心導管治療、冠狀動脈手術後、心臟移植等患者,患者在醫院復健過程中,有物理治療師在旁指導,並隨時監測心跳、血壓、心電圖、血氧飽和濃度等,讓患者掌握合適的運動量。

無法到醫院復健的患者,許振榮建議可從事散步、快走、慢跑等耐力型的運動,不能太喘,以能從容對話或唱歌為準則,且須做暖身運動,運動完須做緩和運動,每周三至五次,每次以三十至五十分鐘為主。

許振榮強調,隨著寒流接連來襲,心血管疾病患者因血管彈性較差,血管收縮、擴張的調節能力降低,必須注意保暖,規律服藥,減少心肌梗塞、腦中風的發病機率。



心臟病 新檢測法可查出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根據一份研究報告,一種急診室常用的血液檢測法的改良版,可以用來檢測外表健康的人是否患有心臟病。主要執筆人,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UTSW)內科副教授李默斯說:「這種檢驗是我們目前為止所見,針對一般大眾最有效的死亡預測法之一。」

急診室醫師早已使用一種敏感性較低的蛋白質檢測法,稱做心肌肌鈣蛋白T(cTnT)檢測,用以檢驗胸部疼痛的病人,是否真的是心臟病發作。但這項更為敏感的新檢測法,能夠從三千五百多名中年人提供的樣本中,驗出百分之二十五的樣本含有上述蛋白質。

且研究顯示,新檢測法「幾乎可對每名慢性心臟衰竭和慢性冠狀動脈疾病患者,測出循環cTnT濃度。李默斯說:「不論其他風險因素為何,看來肌鈣蛋白T值愈高,愈可能心臟出現問題,情況也可能愈嚴重。肌鈣蛋白T濃度達到可測得程度的人,六年內死於心臟病的機率,高出將近七倍。」

治心臟病療效 女倍增

美國研究發現,治療心臟再同步使用除顫器(CRT-D),女性心臟衰竭機率降低百分之七十,而男性僅降低百分之三十五,顯示女性效果倍增。

CRT-D功用是在體內植入一項裝置,可藉由電力協調心律不整,避免發生猝死,並加強心臟受損病患的心臟跳動。

羅徹斯特大學醫學教授兼心臟病學家莫斯表示:「這項臨床試驗並非意味CRT-D對男性效果不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