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事,端坐在桌前,面對螢光幕(電視和電腦共用),不是發呆,而是在狩獵,看到什麼中意的、不論是光怪陸離、或天花亂墜,要不作古正經,大發謬論,只要認為稀罕,有意思,能獲益的,我就會拿起筆,隨便找一塊紙頭,趕快把它記下來,視為搜索到的獵物。這些紙片,有些是月曆紙或廣告紙的背面,有些是競選傳單的空白處,隨寫就隨丟在電腦左前方檯燈下,等我興致來時抽出來處置。我稱那堆紙片為「福德公墓」,因為那裡面埋得有各色人等的各種聲音,等著我去認同,要我感慨,或使我不由得批評或讚美。
除夕前一日,我錄到名廚阿基師在接受訪問時說的幾句話,印象深刻,他說:
「一個社會是佛與魔共有的,沒有魔那有佛。」
「人有千百種,我們選擇從佛,不要從魔。」
戴著白色廚師帽的阿基師多年來即是電視餐飲示範節目的紅人,曾經擔任國宴的主廚,近年來時常邀請到大學或社會公益活動中去發表演講,可說「粉絲」無數。但他自陳因家窮沒讀多少書,年輕時沒有一技之長,只好跟著「辦桌」的師父學點打雜的廚藝,由於自己肯學又有點天分,終於慢慢能獨當一面,成為大飯店的主廚,後又被電視台邀去示範做菜。他對廚藝這項專業,可說無人敢與他匹敵,中國傳統地方菜色懂得之多,食材認識經驗之豐富,以及調味之拿捏掌控均非常獨到,做為一方名廚,自是不在話下。但是以他的學識程度,這番只有悟道的高僧大德才能說出的金玉良言,啟人對佛法的認知,則就顯示他在歷練中所悟得的豐富人生修為了。佛魔相生相剋,亦如叢林法則之必然。幸有佛的般若大智,才能抑制魔的無知妄為,凡人必須修得本真的正法眼,作出正確選擇,一心從佛,不要從魔,方是正道。阿基師說的話和他調配的菜色一樣令人心服。
說到從佛的必要,我那紙片堆中錄得有一首新加坡詩人蔡志禮寫的一首新詩,題目叫做〈一隻蛙的佛經〉。寫的是佛與蛙有趣卻叉意味深長的對話,詩云:
一隻修禪多年的蛙
對佛說
Even though
I am a frog
我心中有佛
*
佛低頭看了蛙一眼
第一次感覺佛與Frog
聽覺上雖然如此的音近
而塵緣卻是如此的遙遠
*
佛輕輕地
嘆了一口氣
抬頭望著遠山
風輕便雲淡的說:
我是佛
我心中無Frog
這隻自認修禪多年的蛙,說它心中已有佛,而佛卻說他只是佛,心中並無蛙(英文Frog與中文的蛙字發音近似),這種兩造認知的矛盾差距,端在這隻自認修禪多年的蛙我執太重,誤以為佛與frog音近,他心中即有佛,他已被自己的錯誤認知所迷惑,無法確知自己的本性仍然是隻蛙,與佛的結緣仍很遙遠。其實即心即佛,用不著攀爬附會即會有佛緣。這隻蛙大概是「井底之蛙」。
今天有則很有趣的新聞報導,標題是「菇寮播放佛經,病蟲害大減」,這即是佛法無邊的又一明證。原來在草屯鎮一經營菇類養殖的農場,多年前經前來採購菇類的法師建議,在菇寮內播放佛經,可超度場內的小生物,減少菇類成長期的病蟲害。因為萬物生靈均自有其生命,養雞場放輕音樂,可減緩其情緒壓力,雞蛋產量大增,植物也應一樣。這個農場的菇寮十多年前即開始放送《大悲咒》和《阿彌陀經》、果然一直風調雨順,菇的產量每年平穩豐收,大家都去採購「聽佛經長大的香菇」。這就是從佛所帶來的褔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