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志願服務漸成社會活動主流,全台五千二百多名青少年角逐民間團體舉辦的志願服務獎,三十位國、高中生在「傑出獎」脫穎而出,他們多數曾擔任國際義工、為病童帶來心靈力量,其中六人來自課業壓力繁重的台北市,市長郝龍斌昨天頒獎鼓勵。
天母國中國二女生王韻智,一有機會就去服務,從總統府導覽義工、輔導義工、兒童人權協會兒童大使、兒童高峰會主持人,到市立圖書館的表演藝文交流義工、美術館陪讀義工、淨灘童軍等,小小年紀就有七年服務經歷。
王韻智說,身為「兒童」,有機會為兒童向總統道心聲,改善兒童權益與環境,很有成就感,而與弱勢相處,其實不是提供服務,而是相互給予及成長。
讓王韻智這麼喜歡公益服務的原因,來自對爺爺熱心助人的崇拜,和小學三年級參加《人間福報》的小記者、主播營。八十五歲的爺爺從前當過里幹事,常自告奮勇幫助弱勢,令她嚮往,此外,從小接受佛法和品格教育,學會「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很敢與人交談,到菲律賓、日本、澳門等地當義工都不成問題,現在小五的妹妹和媽媽王宣儀都受她影響,當起總統府和花博義工。
北一女的夏定安則從小習舞,到亞洲各國進行文化義演,為台灣爭取交流空間;方瑜到美國協助低收入戶和老人募款;大安高工李明昇喜歡維護生態;政大附中陳祐民和俞竣國,分別因為照顧肌肉萎縮的弟弟和罹癌媽媽,感到公益服務的重要與意義,不斷參加幫助街友、喜憨兒等活動,最遠服務到澎湖,還為癌童、養護老人募發票。
舉辦志願服務獎的保德信青少年基金會,除了傑出義工,還有奉獻獎和國際義工交流的親善大使選拔,今年一百二十位獲得奉獻獎的學生中,最特別的是國一生周天觀,是抗癌小詩人周大觀的弟弟,他立志發揚哥哥的精神,所以四歲就到兒童病房為癌童演奏音樂,並隨周大觀基金會到印度、加拿大、日本、南韓、泰國等地服務,未來想做國際義工,幫助非洲、海地貧童,因為覺得「助人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