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檢查 視網膜病變難遁形

張雅雯 |2011.01.22
1345觀看次
字級

有學者定義,近視超過六百度稱為高度近視,不少人因為度數高,嫌鏡片厚重,也不想戴隱形眼鏡,因此希望透過雷射近視手術來解決「眼前大患」,不過振興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趙效明提醒,手術雖然矯正了視力,然而高度近視對視網膜造成的影響仍然存在,因此定期檢查依然不可少,並不是做了手術就能解決一切問題。

如果將眼球與照相機來對照,鞏膜是相機外殼、角膜是前方鏡片組、瞳孔是光圈、玻璃體是暗箱、水晶體是能夠調焦的鏡頭、視網膜是底片。其中,視網膜位於眼球壁最內層,負責感光與成像,視網膜上視覺最靈敏的地方則是黃斑部,具有辨識精細影像的能力。

趙效明表示,近視成因是眼軸拉長,影像對焦沒有落在視網膜上、而是落在視網膜之前,所以遠距離會看不清楚,雷射近視手術雖然可改變角膜的屈光,但原來近視性脈絡膜視網膜的變化(myopic chorioretinal degeneration)仍然存在,特別是高度近視手術後造成未來視網膜病變的風險,如脈絡膜新生血管與網膜裂孔、剝離等,並不會隨著手術後視力矯正而歸零;加上無可避免的老化也是視網膜病變的危險因子,如新生血管老年黃斑病變。因此他呼籲,只要近視超過三百度者,不論使用何種矯正視力方式,都應定期檢查來追蹤視網膜的健康。

定期檢查不只是關心視力,還包括眼壓、眼底檢查、光學同調掃描(OCT)、眼底螢光攝影(FA)等。

趙效明遇過一名進行雷射近視手術的高度近視患者,手術後沒有繼續做眼睛檢查,五年後突然產生飛蚊症,檢查發現後玻璃體已液化,牽扯到視神經造成玻璃體微出血,之後又在視網膜發現兩處破洞併網膜剝離,幸好及時治療,視力才沒有受影響。

即使沒有近視,定期做眼睛檢查仍不可少,趙效明指出,老化與糖尿病是造成視網膜病變的重要因素或疾病,由於初期患者沒有自覺,或是輕忽突發的飛蚊症或玻璃體微出血,因此如果不透過定期檢查來追蹤,等到有牽扯性網膜剝離等出現時,即使手術後網膜貼復,有些患者的視力傷害恐怕已無法挽回。

每個人的眼睛狀況不一,因此趙效明提醒,定期追蹤的頻率,應照醫師的指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