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解釋不思議境。
「不思議境」即是透過十法界、十如是與三種世間,三者相互交錯而形成的三千世間,而此三千諸法之相狀,是超越思量分別所能理解,故名「不思議境」。此不思議境是智者大師「一念三千」(注{1})論說中的三千世間。智者大師不僅認為觀「心」是不思議,觀「色、受、想、行」等四蘊,乃至十二入、十八界,遍歷一切法皆是不可思議。
一、不思議觀
若一念定心發,或生起根本味禪(根本四禪、十六特勝、通明禪)、或生起淨禪(六妙門、十六特勝、通明禪),乃至神通,即知此心是「無明法性法界」。此說明一念禪心中,具足十法界、百法界(注{2})的禪定與散亂。
若是未認識法性,而迷法性,故有一切散亂的惡法;若是了解法性,就有一切禪定之法。了解法性修習禪定、不識法性而一念散亂,皆是無明;無明的實性即是法性(無自性空)。迷、解、定、散,相雖不同,其無自性空的本質是一樣的,這其中道理微妙難思,絕諸語言;非用情識、想像所能揣測,這豈是凡夫、二乘乃至權教菩薩所能體悟的境界?
由於一念心具足萬法,所以一念即無明,故無明亦即法性(理性本寂)。因之定心、淨心、禪味、神通都是法性。法性即無明,此專就法身、法性來說。明與無明是不可分(皆無自性空)、不可思議的。若就修道、解脫論而言,一念的定心與淨心,仍與無明是有分別的。
經言:「一切眾生(本自具足的法性),即是滅盡定。」只有有情眾生才有定心,所以定心與有情眾生非一、非異,非即、非離。不可言說,超越思議常情;唯佛與佛才能了知究竟,即是「不可思議境」。至此,即是佛界,所以不須以下「發菩提心」等九法。
注解:
{1}一念三千:謂凡夫當下一念之中,具足三千世間之諸法性相。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故成百法界;一界具十如是、三種世間,所以百法界即具三千種世間。此三千在一念心,若無心而已,介爾有心即具三千。
{2}百法界:十法界中,一法界各具足其他九法界,是百法界。「十法界」指:佛、菩薩、緣覺、聲聞、天、人、阿修羅、餓鬼、畜生、地獄。一念心為善,或為天、人法界,一念心起惡,或為餓鬼、畜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