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情時不刻意的避人耳目,需要避人耳目的事情則不去做,這樣的行為與心胸可說與君子無異。
古人訓誡子孫與學子們要做個君子,因為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君子為人做事全憑公正天理,成與不成、是譽是毀都是光明磊落、處之泰然,當然胸中平坦寬闊;小人時時處處以私欲為目的,行事作風陰暗隱晦,甚至不惜傷害他人以逞私利,自然患得患失、常懷憂戚了。試想:一個人做什麼事、說什麼話都要畏首畏尾見不得光,如何能成好事?又如何在待人接物、學業、工作等各領域間贏得立足點?
人生在世若不能心安理得,將何以自處?整日裡只能做些不敢讓人知道的事情,心中的想法也不敢坦然的表達,日子過得不僅辛苦,快樂指數也會跟著降低,這樣的人生過得實在辛苦萬分。不如「以道德為秤、良心為錘,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正正當當的為人,抬頭挺胸的走路,才能找到生命的價值、得到真正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