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看了點播率超高的〈春天裡〉和〈老男孩〉兩支MV,眼熱心酸之餘不免技癢,炳存正好要幫一個新人拍網路電影,看我對著畫面沉思不語,就以眼光詢問我寫腳本的意願。哦,沒問題,不過,話說在前面,我也只是試試,寫多少算多少,一起來「玩」,當靈感枯竭,經驗豐富的大導演炳存可要繼續接棒玩下去。
因為跑新聞的需要,我常去炳存在內湖的工作室,和影劇圈一夥人「混」一個下午,門前有小紅花搖曳,空間飄著自由的氣息,路邊大陽傘下,一群愛動腦的天才不分日夜的在這裡突發奇想,為台灣文創擔任無名英雄。誰來了,就自個兒找張椅子坐下,不用刻意應酬,一切隨興自理。好幾次,我加入大陽傘下的哥兒們話局,遇到路人驚喜於特殊情調而拾梯來問,有沒有賣咖啡,居然把這兒當咖啡店了。
因為工作室頗大,炳存在哪個樓層或裡外,一時也找不到。我去了,就窩在窗邊大沙發上靜靜敲電腦等他,等到不想等的時候就收包包打算走人,這時候,炳存才不知從哪鑽出來簡單問一句,「要走囉?」「嗯,」我用鼻子嗯了一聲算是回答,真的就走了。
他當面也不留,等我開車上了路,他就會打電話來問,「李姊,剛剛有事嗎?」這時候,我感覺到,自己和他也成為電影的一部分,還是古早默片時代的,見面時,沒話說,等人走了,再拿一點友情的思念,擠出幾句言語,也只有怪怪的炳存才按捺得住這悶聲不響。
許多年來,我們都是如此這般淡淡來去,濃濃合作,卻因某種無礙的溝通而感到溫暖。這一部網路電影的調性要「悶」,我一路試寫,覺得自己並不容易悶起來,向炳存求救,他照例靦腆一笑說,每天遇到那麼多好事的人怎能了解苦悶的錐心?
這哥兒們算了解我,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