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在德國,只要談到消費這件事,就一定離不開有機商品及公平交易的話題。我接觸過某些加入綠色和平組織的會員們,他們平常不會做多餘、無謂的消費,而會養成好習慣,去消費信用、品質皆為正面的廠商,讓好商品有能力持續生產。
公平交易 意義重大

而德國人熱愛知識的程度,也可從他們平常就喜歡花大量時間培養自己多多了解相關環保基金會的報導,進而讓自己成為一個具有正確知識的消費者為樂看得出;從吸取知識到精準判別優劣,再晉升為聰明的消費者,形成一個樂活消費的善循環。也因此,我的德國好友們,常不厭其煩地提醒我,哪些廠商的物品可以買,哪些東西必須要以不消費來抵制不良公司。
根據相關統計,在德國有一半以上的人知道公平交易,有高達六成四的民眾認為那些署名公平交易認證的商品,代表著嚴格的品管及品質的保證。
以德國目前持有合格執照的一百五十家公平交易機構,每年引進來自非洲、亞洲及美國世界各地近一千種不同的產品中,公平交易產品銷售持續成長,其中諸多產品如咖啡(成長了34%)、玫瑰(138%)、果汁(80%)、茶(2%)、酒類(72%)、巧克力(10%)、米(48%),被列為目前公平交易相當熱絡的商品。公平交易機制平台作業下的產品高度成長的需求,說明了德國人對人文關懷及環境保育的重視。
樂活消費 善的循環
全世界有近千個大小不等的公平交易基金會及相關機構,以馬拉松式的精神不斷透過相關媒體及網路等平台媒介,無孔不入地灌輸每一個可能改變的消費行為,過往那些日復一日,毫無意義的日常生活消費行為,因為公平交易的正義存在,由小化大,由不經考慮到智慧深思的行為驅動,讓更多人樂於參與這場意義非凡的改革活動。希望買到符合道德良知的優良產品,也要求產品在製作過程裡,沒有開發過度和對環境造成傷害的後續問題,正是廣大消費者的心聲。
而站在第一線的農民們,長久以來飽受付出與收入不成正比的窘困,第三世界國家的農民家庭,根本無法供子女們受正常的教育,孩子們還可能必須工作貼補家計。站在公平交易羽翼下的人們,得以運用消費力量幫助第三世界的弱勢族群,以非金錢直接援助的方式,購買公平貿易認證的相關產品,讓消費化為助貧的積極行動,最前線的農民與生產者,終可得到人性合理化的工作回報。
公平交易在德國愈趨成熟,算得上是德國人一項成功的公民教育。我想起在公平交易商店當義工時,值班的資深義工Maya女士不斷跟我分享的,千萬別輕忽日常生活裡所做的每一次消費,因為我們給出去的,總會以相同的方式再循環回歸到我們自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