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玩過投籃機。應該說,我沒玩過的東西實在太多了,連保齡球都是因為是去美國讀書時,校園裡面有這樣東西才會摸到。
投籃機也是因為去運動中心游泳時,看到幾台投籃機放在那兒有點好奇想試一試。我對於任何沒有生產效能的東西都不感興趣,但是對於分數很敏感。投籃機有分數,更重要的是,我從來無法突破最基本的五十分,這對我而言簡直是非常致命的打擊。生產效率和分數排名是我被套在腦袋上的緊箍咒,我得想出個方法來。
我看到一個大約十歲戴著眼鏡的小胖哥在投籃機前面輕鬆的單手投籃,不要說五十分,他很快就過了五百分,臉不紅氣不喘的還怪自己投壞了。我實在覺得很慚愧,於是決定向他請教。小胖哥很有耐心的教我如何將左手的球放在右手,然後單手投球,他說:「這是基本動作。」我心裡想,我當然知道這是基本動作,想當年我在大學時代的班際籃球賽時,只要有我上場對方總會派兩個人來盯我,因為只要過了半場我就會出手,通常都是三分空心球。說得誇張點,我就是神射手。可是神射手遇了近距離的投籃機一點用的沒用,投空心球也是兩分,更重要的是我還常常投不進。
我從小胖哥那裡沒有找到任何答案,於是轉向一對老夫妻請教。這對老夫妻像是一對感情不錯的退休族夫妻,他們相約來這裡游泳和運動,老先生總是要在投籃機前玩一下秀給老太太看才離開,他每次都可以輕鬆過六百分,我決定厚著臉皮向他請教。他看到我起初有點謙虛,後來就告訴我說沒什麼道理就是專心一直投,他說到一個重點:「球沒進不要慌,繼續投。很多人只要有一球沒進就開始亂了手腳。其實很簡單,比你在電視台工作簡單多了。你沒在華視上班啦?現在有空啦?我們還常常看華視呢。」「是。是。」我拿起袋子轉身離開,覺得有點尷尬。
老先生的提醒讓我可以輕鬆的突破一五○分。我終於知道自己最大的弱點就是害怕失敗,對自己缺乏信心。於是我開始將投籃和人生的道理結合在一起,明明是一件用身體和感覺的事情,我又啟動了腦袋,這也是我的致命傷。我告訴自己說:「投籃的時候不要看著一分一秒減少的計時器,那就像是每個人必經的死亡過程,愈看愈慌愈緊張。記得要活在當下的每一瞬間,眼睛只要看著前方的球框,專注著自己的身體和感覺將球投出去。那就是一種生命態度。」果然,用大腦並沒有幫助我再突破更高的分數,直到我遇到一個婦人。
我看著這個婦人用最不標準又很難看的倒馬桶姿勢將球往上丟,每一球都先打板才進,有些球只是撞到籃框並沒進去卻得了三分。我瞬間想通了,這只是靠感應得分的機器,不是籃球場上的籃球架。我懂了。從此我也用打板得分的方式很輕鬆的可以投到五五○分以上,當然我的姿勢比那婦人好看些。
原來那只是一個遊戲罷了,認真不得。這才是對我最大的啟示。(本專欄每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