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1942年-民國31年,昭和17年
●台灣興行統治會社成立。
西元1943年-民國32年,昭和18年
●1月,據1943年出版台灣年鑑記載,1942年全島電影院49家,台北市16家,基隆五家,台中、台南、高雄各4家,嘉義、新竹各一家。
●3月,松竹、滿映、台灣合拍《沙鴦之鐘》,李香蘭主演,由執導《金色夜叉》的清水宏導演,原住民參加演出。
●3月27日,台灣映畫協會收買台北英商辦事處,設沖印錄音技術室。加強拍國策宣傳片。
●9月30日,何非光在重慶導演《氣壯山河》尚未完成,又開拍《血濺櫻花》,表現優異,為台灣人爭光。
●10月,台人張天賜在滿映編導第6部片《白馬將軍》後受重視,與日本名導演地位相等。
●10月,台灣電映畫會完成皇民化影片《戰爭與訓練》,是台灣日治時代最後一片。有歡送志願兵出征場面。
西元1944年-- 民國33年,昭和19年
●3月,台南州電影協會舉辦電影巡迴,放映時局電影及戰爭電影,並舉辦放映人員講習會。
●10月,台北、高雄遭受空襲,部份戲院停業,物資極為缺乏,觀眾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