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早期台灣農村在農作收割後,農民利用稻草捆紮稻草人、草繩等,但這項傳統技藝逐漸式微,為了找回稻草編織的時代記憶,農委會今年舉辦第一屆稻草藝術創作,鼓勵民眾、地方團體利用稻草設計裝置藝術。
農委會輔導處農業推廣科技正呂美麗表示,今年由池上國際同濟會與米鄉休閒農業區團隊,以「時光穗道」抱回首獎,該作品用稻草編織售票亭、車站、小月台等,訴說池上鄉自四十年代以來的發展歷程,帶領民眾體驗池上鄉早期電影院播放的老電影,走入五○年代農民聊天看星光,步入六○
年代火車開通的歲月。
草鞋墩鄉土文教協會以「草鞋墩的故事」,拿下第二名。草鞋墩是南投縣草屯舊名,清朝年間為台中、彰化至埔里商旅往來的中途站,過去是中部著名的草鞋集散地。「草鞋墩的故事」便是描述一名父親穿著草鞋,以人力擔鵝到外地販賣的情景。
花蓮玉里鎮的東豐農村再生促進會,以作品「豐年季」得到第三名。呂美麗指出,該作品利用稻草編織原住民頭目、勇士、公主、大肥豬、打麻糬等,融入原住民文化,展現豐年祭歡欣氣氛,生動活潑。
呂美麗表示,此次參賽作品會放置在花蓮、台東花海及西部大甲休閒綜合農牧場等地,供民眾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