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國之旅--殿堂禮聖

陳秋玉 |2010.12.26
814觀看次
字級



四十多年前,幾座人煙罕至的荒山野嶺,在信徒不看好的反對聲浪下,星雲大師堅持領徒眾開山闢地,陸續建立「悲、智、願、行」四大殿堂,供奉大悲觀世音菩薩、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大行普賢菩薩、大願地藏王菩薩,作為佛光山弘揚大乘佛教的根據地。

佛光山都監院院長慧傳法師十二月十九日在福慧家園共修會上,主持「佛國之旅││殿堂禮聖」時,明確指出佛教並非迷信的偶像崇拜,而是一種教化功能,大師與時俱進教化信眾,不只要信徒把「悲智願行」的智慧帶回家,更要信徒將精神貫徹在生活中。慧傳法師表示,佛光山是八宗兼弘的道場,信眾只要雙手努力,雙腳勤快,頭腦清楚,能夠實踐「三好」、落實「四給」就是財神。最重要的,是激盪出心中的「法財」,從而將佛法落實在生活裡。

大悲殿是佛光山所建的第一座寶殿,位處叢林學院女眾學部。在興建大悲殿時,大師經常聽到鐘鼓鳴聲。殿主滿醍法師說:所謂「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大家都喜愛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大師小時候遇有煩惱、委屈時,就禮拜觀世音向菩薩申訴,在受戒燒戒疤後,每天夜裡禮拜觀世音菩薩,拜到智慧頓開,往日所習的經典竟能歷歷在目。

大佛城則是佛光山最顯著的標誌,也是全國第一座彩色洞窟殿堂,內部建築融合顯密色彩。殿主妙徹法師說到建築緣起,是大師某天在欣賞夜色時,見到由上往下遍照的祥光,因而觸發興建一座大佛城,讓佛光普照的想法。佛教一向不重視求籤問卜,但大佛城提供「古德法語」為信眾解惑。

大智殿殿主慧裴法師則強調,大智殿位於叢林學院男眾學部區,每年只在水陸法會及過年期間開放信眾禮佛,大眾可以利用這兩次機會與智慧威猛的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接心。

大雄寶殿殿主覺品法師表示:「大雄寶殿是釋迦牟尼佛蓋成的!」因為大師著作的《釋迦牟尼佛傳》受到大眾的喜愛,書籍一版再版,版稅正好足以作為建築費用。每年前往大雄寶殿點光明燈的信眾相當多,遠從海外來寺點燈者,更不計其數。永方法師並說,殿中供奉三寶佛,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禮拜三寶佛求富貴、求相好、求長壽,皆能所求如意。

地藏菩薩則是唯一不是由佛光山訂製的尊像,有一年,一輛卡車載著某寺院所塑的地藏菩薩,駛經佛光山頭山門時,菩薩「掉」了下來,大家合力扶回車上,又再次「掉」落,塑像的居士認為是菩薩「不肯去」,當下決定送給佛光山。並由大師指示,於一九八一年建立地藏殿以供奉。

「攝山棲霞寺,攝山在台灣,佛光永普照,法水永流長。」普賢殿殿主慧義法師娓娓道出,星雲大師有意將「悲智願行」在佛光山發揚,所以將南京的棲霞山分燈到台灣,也就是現在的普賢殿。有人說普賢殿很小,其實普賢殿位處佛光山最高處,「立足普賢殿,放眼佛光山,胸懷十方法界。」可以享受到開闊的心情與氣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