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佛陀時代 佛陀紀念館

滿益 |2011.01.02
869觀看次
字級


佛陀真身舍利是宇宙稀有之寶,能把舍利迎回台灣供奉,不但是佛教界的一大盛事,且能讓舉世大眾藉由禮拜舍利,獲得心靈的淨化,帶來社會的祥和與世界的和平。因此,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決意建塔供奉,希冀全世界的有緣人都有機會禮拜、瞻仰。

佛陀紀念館總占地一百公頃,是一座融和古今與中外、傳統與現代的建築,具有文化與教育、慧解與修持的功能。本館占地四千餘坪,共三層,設有大會堂、舍利殿,以及各種展覽室十餘間。地下室設有四十八座收藏各種文物的地宮,未來預計每一百年開啟一座,同時收入新的文物,讓人類的文化、歷史得以綿延不絕。

後方一尊連同基座共達一百零八公尺高、一千七百噸重的銅鑄「佛光大佛」,佛身內將永久供奉社會大眾參與「百萬心經入法身」活動的手抄經文函件。而本館連結佛光大佛基座間,設有「生命的密碼」隧道乙座,說明生命從過去到現在,現在到未來的三世輪迴過程。

本館四周設立四塔,分別供奉代表悲、智、願、行四大菩薩。至於本館前方的廣場名為「菩提廣場」,地面鋪設鏽石與青斗石。兩側廊道的內牆浮雕二十二幅佛陀行化圖,以及二十二幅星雲大師所書之讚佛偈。外牆則有名畫家高爾泰、蒲小雨伉儷禪畫四十幅,代表佛法從印度到中國的一脈傳承。

廣場外緣立有十八尊羅漢雕像,最特別的是其中三尊為大愛道、蓮華色、優婆先那比丘尼尊者,象徵中印合併、男女平等的佛法真義。廣場前方的萬人照相台,為長五十公尺、寬三十五公尺的大階梯,共三十七階,象徵三十七道品。

菩提廣場前方兩側設有八座寶塔,代表八正道,名稱分別為:一教、二眾、三好、四給、五洲、六度、七誡、八道。八塔形制相同,皆為方形七層樓閣式,高三十七公尺,鋼筋混凝土結構,基座外飾黃砂岩,塔身外牆是曉理石,屋瓦為飛鳥瓦,欄杆為石材,頗具中國唐風。

八塔中央區為成佛大道,兩側廊道名為「風雨走廊」,以山西黑石為材,內牆雕刻參與「千家寺院、百萬人士」共建佛陀紀念館的功德芳名,可見萬眾一心盛況。外牆則為豐子愷先生護生畫集八十六幅,讓來山信徒尤其是青年、兒童觀賞後,對尊重生命能有更深刻的認識。

而正前方的「禮敬大廳」位於館區入口處,其名有禮敬諸佛之意,地下一層、地上三層,內設接待、詢問、郵政、銀行、攝影、展示區,是一座多功能服務的建築。

佛陀紀念館的建築,可說從「有我」到「無我」,從「有相」到「無相」,這其實也是佛陀對我們最好的教化,尤其佛陀一生倡導眾生平等,在此理念下,人類追求和平的目標才能達成。佛光山興建「佛陀紀念館」,正是希望透過供奉代表佛陀威德、智慧的真身舍利,讓人們在禮敬的同時,能夠開發自己清淨的佛性,並為人間注入善美與真心,帶來社會的安定與和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