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長視察一再發生霸凌事件的桃園八德國中,校方安排他替學生上法治課,卻遭學生噓聲鼓譟而中斷。
教長重視霸凌事件值得肯定,但危機處理方式有改善空間。首先,在保守的教育界,講究層級倫理,教育部長已是處理校園霸凌事件的最後一道防線,若連這張王牌都失效,那麼後續工作就沒有其他夠資格、夠份量的教育人士能接手處理了,教長是否要親上火線,有商榷餘地。
其次,這起事件更證明傳統「以上訓下」的處置方式,已不適用在時下的學子身上,也顯示霸凌事件不是教育官員關在象牙塔裡作出決策,就能解決,因此,訂定「友善校園周」宣導「反黑、反毒、反霸凌」,不該成為遏阻霸凌的主要方式,因為八股教條式的說教,已無法深植在學子腦海,遑論要他們落實在生活中。
教長與其花時間寫信給校長,教校長怎麼防制霸凌,與其對學生教條式的道德勸說,不如用點心思了解時下學子的生活脈動及想法,找出正確的處理方式,或許說的話、作的決策,會讓教師及學生信服。
李學(嘉義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