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工程委員會抽查道路施工品質,項目為瀝青含油量、壓實度、厚度及平整度等,發現全台柏油路面工程,約兩成不合格。
道路施工糟是「全民共識」,瀝青含油量、厚度較專業,一般民眾不了解,從表面也看不出來;至於壓實度,只要連續下雨幾天,道路即出現坑洞,可見不足。
民眾最清楚的是道路平整度,台北市的「路平專案」即針對這點,市長郝龍斌還曾在剛完成「路平」的路上打保齡球,表示真的鋪得很平。
但路平專案重鋪的路仍不夠平整,最明顯的是,道路左右兩邊也許很平整,但中間接縫處可以看出「一條線」,表示這部分沒有壓得很實,有高低落差,車輛經過這「一條線」就可感覺。
這「一條線」其實沒什麼專業難度,只要壓路機多壓幾次就平了,做不到這一點,顯示馬虎了事。
更常見的是,道路經常挖挖補補,自來水等管線工程完工後的回填,常只重鋪施工的區域,造成新舊路面顏色不同的「補丁現象」;這也就罷了,問題是這些補丁與道路既有部分不平,到處是「一條線」,車輛行駛於上如跳漫波,易顛簸、不適。
公共工程委員會官員就表示,「檢測結果很不理想,簡直糟透了」,偷工減料、道路坑坑洞洞、凹凸不平情況「非常嚴重」,影響民眾行的安全甚巨。
全台柏油路施工糟透了,誰來監督?報載公共工程委員會除要求廠商重做或補強,負責招標的鄉鎮市公所,也需檢討疏失;近日將發動第二波查核,以後每月公布合格率,後續還要建立全國道路評比機制,持續道路工程大掃黑。
公共工程委員會要求改善檢討,代表要負起監督責任,希望除了應持續公布抽檢結果,並應要求各縣市政府精準驗收,若仍發現「糟透了」,就該協調相關單位查辦,不要只是公文的「要求」。
潘安平(台北市/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