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雕塑與雅石,三者在一起時會迸出怎樣的火花?「石頭是自然的靜態雕塑,太極是生命的動態雕塑。」謝棟
樑把太極的觀念融入雕塑,表現出虛實、動靜、剛柔和整體的協調,並觀照雅石的自然造形創作出心中的雕塑。雕塑、太極與雅石,占據了他生命的大部分時間,亦是他生命樂活的來源。
學太極養生息
緩慢的太極招式調節著武者的氣息,往來逆順之間,藉由氣的流動,武者與自然相冥合……上午六時台中新社公園裡,謝棟樑正與一群太極同好們練武,外表看似溫和柔順的他,練武時總會散發一股沉穩的氣勢,讓人不容小覷,太極武術在他的示範下,柔中帶勁更讓同好中人懾服。
謝棟樑是台灣陳氏太極拳發展協會的總教練,精湛的太極武術不只在國內享有盛名,國際級教練及裁判的頭銜,更顯出他在國際太極武術上的重要性,他指導的學員亦常在國內外的武術比賽中奪冠。
謝棟樑年輕時其實身體非常瘦弱,他說:「我念初中、高中時非常瘦、營養不良,一百公尺要跑十九秒,一公尺的跳高也跳不過去,雖然想要運動,但是沒有體力。」所以體育成績總是全班倒數。
在偶然機會下,發現剛柔相濟的太極適合他學習,於是三十八歲才開始練太極武術,本來只想健生養氣,不料卻因此迷上了它,還遠赴大陸河南省溫縣陳家溝,向陳氏太極拳傳人陳正雷大師學習,成為入門弟子。「我學太極三個月後,有一天突然發現怎麼不再鼻塞了!」太極武術不僅強韌他的生命力,也為他的生活添上一筆鮮艷的色彩。
將陰陽融入雕塑
太極拳本是謝棟樑為了調養生息而學習的,但在太極拳領域數十載下來,他學到的不僅是太極武術而已,更在之中體會到了太極哲學,他進一步地將此哲學與其雕塑藝術創作結合,使他的雕塑作品呈現不同的風格,邁向新的里程碑。
「我學太極後對陰陽有一些理解,雕塑也是在表現陰陽,藝術也需要陰陽,像是虛實變化、動靜之際,或是質感粗細的感覺等,學太極後,由於接觸陰陽觀念,所以對於空間的處理較得心應手。」武學與美學這意外的相遇,竟讓謝棟樑在藝術創作上開展了新的創作領域,創作出《混元》、《兩儀》、《太極初動》等作品。
謝棟樑說,從學太極武術到將它融入雕塑中,這是讓他意想不到的結果,從此武學與美學在他的生活更是密不可分,他在雕塑中表現陰陽之道,也在太極中發現雕塑之美,正如他所說:「太極是生命動態的雕塑。」
分享健康好樂
謝棟樑在太極武術學有所得後,更樂於推廣太極養生之道。每天上午六時多,他固定到中興大學教授太極拳,「我教太極拳是將健康跟大家分享,是助人為樂。」他說,這項運動不需要耗費太多體力就可達到健身功效,就因這樣一個簡單的信念,讓他樂於將自己學習幾十年的太極經驗與同好們分享。
跟隨謝棟樑學習的學員非常多,且年齡層廣泛,小從七歲老到七、八十歲都有,其實太極拳並不容易學,不過謝棟樑總能耐心地指導,直到學員學會為止。他的徒弟就說:「師傅非常有耐心,常不厭其煩的示範,即使問他十次,他還是很有耐心的教。」
因為樂於助人,向謝棟樑學太極的學員們不僅不會因為困難的招式而感到挫敗,反而樂在其中,即使是農曆大年初一的早晨,中興大學校園一樣聚滿了樂於跟隨謝老師晨起練太極的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