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臭陳穢,何云美味,

掩鼻傷心,為之墮淚,
智者善思,能毋悲媿。
--弘一法師
豐子愷先生所繪〈開棺〉一圖,真真跌破許多人眼鏡。
棺材,人人都見過,親友師長往生的葬禮也人人都參加過,可從來就沒人會將「棺材」與「罐頭」聯想在一起,所以乍見此圖,人人心中都難免大吃一驚,驚的是,這樣的比擬不但形似,而且連道理也同。
可不是嗎!人類的棺木,裝殮的是人往生後的遺骸,人們如此鄭重其事,哀戚欲絕,為往生者換穿衣服,化妝、入殮、選擇上好的棺木,找尋能庇蔭子孫的風水地或寶塔蓮位,然後以莊嚴的儀式將往生者火化或土葬,這是在世親人能為往生者做的最後一件事。之後,往生者不是入土為安,就是遺留一罈骨灰,讓子孫能飲水思源,每年清明或過年時拜一拜,以盡人事。
現在,將場景從人類切換成動物,此處指的是被人類屠殺後成為「肉食」的動物。同樣的屍身,人們先是對動物挑肥揀瘦一番,然後將動物遺骸加以分屍,將頭、頸、四肢、尾巴切下,另外處理成滷雞腳、鴨頭、鴨脖子等美味,將面積較大、較平整也較肥厚的部分,做成蒸、煮、烤、炸的美食,然後淋上醬汁,裝進鋁製罐頭中,再抽真空,在罐身貼上標籤,如此一番在生產線上一貫作業之後,大量生產出各式各樣的罐頭食品,再行銷到市場上,讓人們買回家食用。
好了,接下來進行豐子愷式的思維,將人與動物的屍身超級比一比,這當然比不得,也無從比較起,但是,豐子愷先生的老師弘一法師,卻是認同這位高足的想法,將罐頭比擬成棺材。也就是說,肉食者去商場貨物架上,東挑西揀地買自己愛吃的罐頭肉品,亦即買回動物的罐頭棺材;回家後,當成佐飯或下酒的佳餚,在罐頭上桌前,得先有「開棺」的動作,才能享用棺材裡動物的屍身。
先有前面幾段的舖陳之後,弘一法師有了這樣的詩句產生:「惡臭陳穢,何云美味」。動物屍身哪有香和美味的呢?香的是那些醬油、香料和調味品。見到這些無辜的動物受死和牠們被宰割的屍身,令有慈悲心腸的人「掩鼻傷心,為之墮淚。」
魚肉罐頭這種日常食品,很多人都吃過,若吃前想到的是先「開棺」,那還吃得下嗎?所以弘一法師透過學生豐子愷的漫畫,和他自己所創作的詩,來告誡世人「智者善思,能毋悲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