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面臨高齡及少子化等社會問題,許多人不願生小孩,但精神健康基金會昨天公布二○一○全國精神健康指數調查顯示,育有子女的年長者,精神健康得分八十三點二分,年長而無子女得七十六點八分,顯示生養小孩讓人身心較健康。 精神健康基金會昨天也邀請藝人陶晶瑩現場分享。陶晶瑩表示,她把孩子照顧好的祕訣,就是另一半的幫忙和保母的協助。她也建議政府教導兩性平權,讓男性也成為養育孩子的好幫手。
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楊聰財表示,這一調查結果顯示,生養孩子雖然過程比較辛苦,卻有助產生「價值感」、「被需要感」以及「成就感」,對人生感到較滿足,相較於沒生養孩子的人,無形中身心都比較健康。
但楊聰財也說,現在婦女是「想生不敢生」,家中孩子主要的照顧者是媽媽,媽媽必須忍受懷孕的辛苦、生產的痛,最後要照顧家庭和小孩、還要上班,若沒有家人、社會、政府的支持,一定不想生,一拖便拖過高齡產婦的年紀,就更不敢生了。
另外,調查也發現,二十至四十五歲育齡民眾有一半不想生孩子,但值得探討的是,若是「已婚無子女」的族群,有高達百分之七十二點五想生小孩。精神健康基金會表示,為什麼民眾想生孩子卻不生,值得有關單位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