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高雄市某公立高中化學代理老師,在段考前夕將題庫中擬定的考題,整理成複習卷,供學生索取練習,教務主任巡堂時發現,有學生一、二十分鐘就答完,很不尋常,展開調查,將老師送交考績會考核,而且要重行舉行考試。
老師表示,是為了「提高學生興趣,讓學生考好一點」,才會採取這種方式,認為只有想考好的學生才會索取複習卷,「也是為了鼓勵用功的學生」,說詞教人難以置信。
學生對科目的興趣關鍵,在於老師教學是否生動,內容是否紮實,解說是否精闢,若能深入淺出自然能帶動氣氛,如同許多大師級的講演,幾乎場場爆滿,就因為言之有物,演說譬喻精采,這是老師應該努力的地方,而不是洩題。
考試是測驗學習成果的方法之一,講求公平,若立足點偏頗,便失去公平,除了讓學生產生僥倖心態,對認真讀書的學生來說,不平衡感將造成更大的傷害。
筆者讀專科時,每次考試總會有同學作弊,努力向學者的成績,反低過打混摸魚者,讓人氣餒;不過,作弊要冒被抓包的風險,但預先得到題庫,不用擔負責任,如此因循苟且,養成學生投機取巧習氣,絕非良好的道德教育。
一次考試的成績,不能定一輩子的輸贏,一次的錯誤示範,卻可影響一生的價值觀,人生不需汲汲分數,重要的是品德操守,在校期間即使是第一名,未來卻作奸犯科,成績又有何意義?
妙雲(嘉縣大林/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