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心事】天若有情天亦老

羅秀美 |2010.11.29
4229觀看次
字級

「天若有情天亦老」,語出唐代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詩人寫道,在茂陵安息的漢武帝,如今也只如秋風中的過客罷了;儘管夜裡似乎聽到馬的嘶鳴,清早一見卻了無痕跡。看看那雕梁畫棟的宮殿,桂樹在秋風中仍飄散著香氣;而壯觀的三十六離宮別館卻早已為青苔所覆。然朝代更迭,魏官牽車運走金銅仙人,千里迢迢地從長安到洛陽;經過東關時,冷冽的寒風直射得人眼睛發酸。離開漢城宮門時,只有明月來相隨;想必當時金銅仙人流下的淚水,必如鉛般沉重吧。咸陽道上,一路只有衰敗的蘭草相隨;老天若有情,想必也要有感於人世滄桑而蒼老的吧。金銅仙人離漢宮遠去,攜帶了承露的銅盤,因心緒黯然,更覺月色荒涼;金銅仙人逐漸隨車遠去,渭水的波聲也愈來愈小,離愁漸遠漸無窮。

詩人李賀(七九○- 八一六年)雖為唐宗室後裔,但家道已中落。其為詩構思奇特,人稱「詩鬼」,亦與杜牧被並稱為「小李杜」,然以二十七歲英年辭世,可謂「天妒英才」。其許多詩作流露詩人對人生無常之慨,如這首〈金銅仙人辭漢歌〉即為名作。而其中「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更是千古佳言,感人至深。

此詩寫於唐元和八年(八一三),李賀因病辭去職務,由長安赴洛陽途中所作。其時唐王國運已江河日下,李賀身為沒落貴族,報國無門,乃借由金銅仙人辭漢的故事以抒感懷。詩人運用了超人的想像力,寫出了歷史故事動人的一面。這也就是詩前小序所說的:「魏明帝青龍九年八月,詔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欲立置前殿。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唐諸王孫李長吉遂作〈金銅仙人辭漢歌〉。」

傳說金銅仙人乃漢武帝為祈求長生不老(死)而設。仙人掌心向上,手中擎著承接露水的托盤,以便漢武帝飲用。魏明帝時,金銅仙人被拆離漢宮運往洛陽,據說拆盤臨行時,金銅仙人(因感亡國之慟)潸然淚下。

當年,金銅仙人身為漢王朝極盛而衰的見證人,因亡國之慟而淚下。而今,金銅仙人的故事,在李賀看來更是凝重而傷感的。金銅仙人本無情卻有淚水,他的淚就是李賀的淚,因此「憶君清淚如鉛水」的沉重與「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感人,便不難想見了。有此可見,李賀對家國之眷眷情深,如斯凝重,如斯深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