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活動上露臉亮相,張信哲和曹啟泰等才子並不固守舞台一方天地,另闢蹊徑,更能令社會大眾另眼相看。和工作人員的謀合,漫長的工作時間,多方的競逐…就是要展現軟實力。
擅長以諷喻為敘事風格的知名作家張大春,在部落格發表文章,不承認有文創這回事,最近掀起不小話題。他認為,「文創」不過是一群缺乏創作能力的人物闖入藝術傳統領域,為政商資源「幫閒」,操控著創作者。
就娛樂圈而言,「文創」被解讀成「表演之外的幕後創意」,製作人王偉忠視其為「鬼才與人才的結合」,就他看來,許多國際活動上露臉亮相,並不固守舞台一方天地的藝人都有優異表現,不應被歸類為「幫閒分子」:「身為表演者,多數藝人認為自己能貢獻的,就是歌舞表演,這是專長,也是本分,創造聲光娛樂,藝人理應當仁不讓。」他說,事實上,另闢蹊徑,更能令社會大眾刮目相看。在內地發展而表現亮眼的情歌歌手張信哲就是一例,收集古董二十年,如今在花博故事館策展,每個嘔盡心血的擺設,都呈現出「繁華的夜都市」的真實場景。
蒐羅的心血結晶
回想舊時代的台北城,其繁華並不亞於東京、上海這幾個亞洲流行重鎮,花博故事館拉回歷史:「坐在沒築堤防的別館後花園,就能邊喝著紅茶,邊眺望淡水河景致,享受上流生活。」張信哲說,館內的點點滴滴都走在流行尖端,表彰台北國際化的一面。他以「花朵」、「紅茶」重現當時西式的國際級上流社會品味,讓人懷舊,珍藏的骨董從雕塑、油畫到書法都有;客廳的骨董沙發,高雅復古感,成為如今故事館中,畫龍點睛的重點家具。
「以前就非常喜歡故事館,求學時代明明很窮,還是會花錢進故事館喝杯咖啡,就是想要感受古蹟氣氛。」張信哲說,為重現一九二○年代的台灣富豪生活,他堅持所有展品都必須是台灣當時留下的骨董,盡量復原台北上流社會生活的盛況,就連窗簾布都是根據老照片考證,請人仿古重做。「龜毛」的他分文未取,不僅堅持所有展品都是真品,「而且一定要是台灣人用過」,其中六成還是他個人收藏,雖一再謙稱「每樣都不是天價」,但卻都是骨董收藏新貴四處蒐羅的心血結晶,令人讚嘆。
拚勁接下重任
擔任上海世博汽車館總導演,再度顯現表演之外的幕後製作專業,曹啟泰上周回台灣參加「滾石三十周年演唱會」,檢視齊聚一堂的諸多歌手,他不失為堅持創作十分有勇氣的一位。「說來,我並不是表演受挫才轉而玩創意,正相反,我最紅的時候,覺得自己能量機幾乎快耗盡,應該多充實自己。」
魚與熊掌本難兼得,有時候必須先放棄一項。曹啟泰念國立藝專的時候就能編能導又能演,被張小燕發掘一起主持節目,「名利雙收」已在眼前,然而,想做一件什麼與眾不同的事的願望促使自己轉行發行雜誌、藝品設計……二十年前,市場不成熟,讓他摔了好大一跤:「即便如此,我自認還是文創的耕耘者。」
如今常掛口邊的是「未來」兩個字。曹啟泰說,汽車館講的是三十年後自動化的交通概念:「我帶大家思考過去,體會未來,一起相信,夢想化為創意的可能。」
王偉忠瞭解藝人思維,他說,文創是未來的經濟方向,藝人卡位有理,應無「幫閒」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