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用來偵測與前車的距離「毫米波車用防撞雷達」,一旦安全距離突然縮短會自動煞車,減少事故傷亡,但造價高達八千美元,只有百萬以上名車會加裝。台灣大學昨天發表新技術,將「防撞雷達」整合在一個小晶片上,克服電波干擾,不僅體積縮小,成本更只有現在的百分之一,未來量產後連平價房車也能加裝。
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的車輛,如能增加一秒的反應時間,可多爭取三十公尺的煞車距離,足以降低九成的車禍傷亡,世界級車廠都致力於研發防撞雷達,利用自動煞車幫駕駛爭取更多反應時間。但目前市面上的「毫米波車用防撞雷達」造價昂貴,要價數千美元,多數車輛根本裝不起這項安全裝置。
台大電子所副教授李致毅所率領的團隊,昨天在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上發表利最新研發的防撞雷達。用新的晶片製程,成功克服電波干擾問題,將「毫米波車用防撞雷達」數個晶片整合成比指甲還小的晶片,加上發送器與其他電路,可縮小至手機大小。
李致毅表示,團隊研發的「77GHz毫米波車用防撞雷達」偵測距離可達一百公尺以上,正在申請專利,已有廠商表達高度興趣,希望技術轉移,未來量產,只要一條生產線就可以完成,且整體功率消耗非常低。
台大估計,未來「77GHz毫米波車用防撞雷達」量產後,估計每個造價只要幾十元美元,價格五十萬元左右的國產房車也能加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