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公益 不見孫越

整理報導/編輯羅佑純 |2010.11.21
2824觀看次
字級

昨晚才剛獲得第四十七屆金馬獎「特別貢獻獎」的孫越,早期是台灣知名的電影演員,他先以《揚子江風雲》獲得金馬獎最佳男配角,民國七十二年,他再以《搭錯車》贏得金馬影帝的寶座,創下金馬獎得獎者年齡最高的紀錄。

但就在演藝事業如日中天之際,他突然宣布「我一年只演四個月的電影,剩下八個月要做公益」。六年後,他如願地踏上做公益的不歸路,成為台灣第一位宣布「退休後當終生義工」的演藝人員。

從小看戲

2度拿下金馬獎

孫越本名孫鉞,浙江人,民國十九年生,他是家中獨子,很受父母寵愛,小時候跟著大人逛戲園子、看話劇,耳濡目染中開啟了他的戲劇興趣,甚至還偶爾客串演出。

二次大戰期間,孫越從上海到台灣,落腳台中裝甲兵部隊。在一次同樂會中,他一時技癢,在台上露了一手,部隊長認為他有演戲天分,鼓勵他朝這方面發展。

民國三十八年,孫越進入「火牛劇團」,並在軍中劇團工作十四年。他曾經為了演好話劇,把一本《標準國語彙編》都翻破了;為了要把角色的「聲音表情」表現得更到位,他參加中廣廣播劇的演出,向前輩學發音。

民國五十二年,孫越朝電影進軍,從特約演員幹起,有戲就拍,即使是演一些小癟三、流氓、惡棍之類的壞人,也都不計較。

民國五十八年,孫越因《揚子江風雲》獲得第七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當時,他曾同時軋九部影片,可是每部戲演的都是惡形惡狀的人物,不但自己討厭,甚至他的兒女都不敢在外人面前承認「孫越是我爸爸」。因此,他決定「洗心革面」,不再飾演那些讓人痛恨的角色。

之後,孫越與陶大偉、夏玲玲三人聯合主持電視節目《小人物狂想曲》時,孫越刻意將自己「改造」成眉眼彎彎、笑口常開的面貌。他們三人戲而不謔的演技,成了當時最受歡迎的喜劇演員,更是「醜人行大運」的最佳典範。

民國七十年,陶大偉帶孫越到教堂做禮拜,孫越受到耶穌基督感召,受洗成為基督徒,成功戒掉二十多年的菸癮,並首度參加公益活動,即《宇宙光雜誌》發起的「送炭到泰北」、「送炭到蘭嶼」等活動。此後,他獻身於傳播福音以及公益活動,不遺餘力。

民國七十八年,孫越在演完《兩個油漆匠》後,同年八月二十二日,在董氏基金會隆重的舉辦了一場「退休記者會」,他認真的說:「從今而後,我不再接拍商業廣告,未來『只見公益,不見孫越』。」毫不戀棧的告別四十年的演藝生涯。做一名全職的終身義工,他沒有任何不捨,內心竟有說不出的快樂。

宣布退休

專心當義工更忙

宣布退休後,孫越更加忙碌。他陸續幫董氏基金會、中華民國捐血運動協會、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安寧照顧基金會、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富邦文教基金會、基督教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台北富邦銀行公益慈善基金、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等公益團體,拍攝戒菸、捐血、勸募、失智症檢測、推廣安寧照顧生命教育、呼籲少年回家等公益廣告,並擔任多個民間團體義工,不論是上街義賣牙刷募款,或是挽起袖子捐血、推動菸害防制法,只要是為了公益,他都會盡可能參與。

十年前,在廣告導演王念慈號召下,孫越、陶大偉與張小燕一起拍攝「安寧照顧生命教育」公益廣告,不僅讓民眾開始知道何謂安寧照顧,也帶動年輕一輩的演藝人員從事公益。

安寧照顧基金會於上月舉行成立二十周年紀念會,根據該基金會的調查,十多年來,台灣人從不懂,甚至是反對安寧照顧,到現在已經正確知道且認同安寧照顧。因此,王念慈今年七月又號召他們三人再度為「安寧照顧生命教育」拍攝公益廣告,呼籲民眾對於生死,不能再像以前一樣「不看、不聽、不說」。

「大家不要覺得,孫越為這個社會犧牲,是多麼的了不起。」孫越強調,他跟一般義工一樣在做該做的事,只是這些公益活動因為孫越的參與,發揮最好的效果。

只要有心

隨時都能做公益

孫越的女兒孫向瑩曾說:「爸爸說要轉做公益時,媽媽曾經有段時間很不能諒解,除了家裡少了收入之外,爸爸也常常不見人影。」

針對此事,孫越解釋說,因為剛開始要做公益時,只要有人邀約,他是從早到晚都在做公益,後來他發現妻子和孩子對他的臉色不太好看,所以他開始修正,每天晚上一定在家陪「老伴」,而且是「家庭第一」,只要家中有任何事情,一定會優先做。

「不要忘了我們還有一個家」,孫越強調,「家很重要,它是我們的後盾,它支持我們,讓我們一步一步的往前,穩定的前進。」

「只要是我們行有餘力,都可以付出自己的愛心,做公益。」孫越表示,曾經有個年輕人問他:「我想做公益,可是我不知道要怎麼做?」孫越鼓勵他:「你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利用自己的專業來做公益,不一定要投入全部的心力來做。」就像律師透過他的專業,為別人義務打官司、為別人伸張正義,不一定每個人都要像他一樣,用全部的時間來做公益。

罹癌重生

信仰中參透生死

民國九十六年,孫越參加董氏基金會舉辦「抽菸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炎」記者會,率先進行「簡易肺功能測試」時,意外被醫生證實右肺罹患肺腺癌,不同於一般人觀念,他直言

:「全世界每七、八分鐘就有一人罹癌,為什麼不是我?」不過因為他深信「信耶穌得永生」,不僅無懼生死,更在信仰中體悟「即使生病罹癌,也是基於神的愛」!

在孫越家「談生論死」並非禁忌,早在十幾年前,因為他的妻子就曾對他說:「如果你先死,我會難過的吃不下飯、不想出門。」雖然他很清楚「生死之事是交給上帝決定」,但他還是承諾妻子「讓她先走」。

要進開刀房治療肺腺癌的前一天,孫越特地把三個孫子叫到床前說:「我明天開刀,結果可能會一切順利,也許不太順利,而且會有後遺症,或是從此再也醒不來了,不過,只要你們記得,我們曾經一起玩、一起去坐摩天輪、一起上教堂,我們曾經擁有很多美好的回憶,那我就不會有遺憾了。」

「這就是我的家庭教育。」孫越不避諱談死亡,他覺得這樣可以讓親情互動得更緊密。

有一次孫越和導演李昆在朋友告別式見面,離開時,兩人還相約定「下次要再出來聚聚」,沒想到他去一趟泰國回來時,李昆已永別,他深刻體會到人生無常,要惜緣。

因此對他來說,人與人相聚,每次見面都當作是「生前告別式」,因為他把每次見面都當成生前告別式,自然就會珍惜相聚時光。

預立遺囑

坦然說出心裡話

胡適曾經說:「生前預立生後事,是真豁達。」身為安寧療護義工,孫越也在七十歲生日那天,在妻子與兒女見證下,簽署了「預立醫療委任代理人委任書」、「預立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意願書」、「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三份文件,不過他覺得,這些文件只是遺囑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預立遺囑的過程與結論。

「相信我,當你要寫或要打電腦時,會覺得有如千斤重,這是我過來人的心得。」孫越強調,說出自己的感受,與此生對家人、朋友、社會或世界最後的交待,是健康行為,也是一個自我反省的機會。他也因為誠實的回顧自己這一生的人際關係,真的去找他交惡十幾年的朋友道歉,重拾可貴的友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