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低稅率吸引大量外資,成功創造了歐洲經濟奇蹟的愛爾蘭,這次金融海嘯遭受重創。由於房地產價格崩盤,造成銀行業難以估計的呆帳,愛爾蘭政府動用國庫資金拯救瀕臨倒閉的銀行業,結果政府債務急速攀升,如今步上希臘的後塵,將成為歐盟第二個接受國際組織金援的國家。愛爾蘭經濟奇蹟的破滅,對於任何追隨愛爾蘭發展模式的開發中國家,正是一大警惕。
地理位置緊鄰英國,處歐陸邊緣地帶的愛爾蘭,人口只有四百五十萬,在一九九五至二○○七年間,經濟成長率平均高達百分之六,是歐盟國家平均值的三倍,其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逾四萬美元,已超越英國與許多歐陸國家。如此快速的經濟成長,讓愛爾蘭被譽為「塞爾特之虎」,也成為許多開發中國家學習的典範。
金融海嘯爆發之後,愛爾蘭成為歐元區最先陷入衰退的經濟體,連續二年經濟負成長,去年更達負百分之八。為何愛爾蘭的經濟如此不堪一擊?專家分析,主要來自金融與財政危機。首先,不動產泡沫破裂,房價迄今下跌五至六成,許多民眾的房貸餘額遠高於房屋的市值,房貸違約率持續攀升,拖垮了銀行業。其次,由於經濟衰退,失業率上揚,政府稅收大減,外界擔心可能陷入二次衰退。
今年愛爾蘭政府提撥三百億英鎊對銀行業紓困,導致預算赤字占GDP比率高達百分之三十二,比原先預估高出二十一個百分點,嚇壞了投資人。國際信評標準普爾估計,愛爾蘭政府金援銀行業的成本可能高達GDP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愛爾蘭政府債務占GDP比率,從金融海嘯前的百分之二十五暴增至一○五,增幅更是驚人。
由於愛爾蘭預算赤字與政府債務大幅增加,十一月初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突然飆高至百分之九,比德國同期公債多出六個百分點,引發市場恐慌與連瑣效應,其他同樣債台高築的葡萄牙與西班牙公債殖利率也跟著飆高。目前歐盟最擔憂的是,愛爾蘭的債務危機如果不及早緩解,若引發骨牌效應,恐將一發不可收拾。
今年五月希臘接受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紓困一千一百億歐元,市場預估愛爾蘭也需要一千億歐元。接受國際援助,對於自尊心極強的愛爾蘭人而言,是一大恥辱,但為了度過決眼前的危機,愛爾蘭政府沒有其他的選擇。
猶記得二○○六年初,馬英九總統在台北市長任內曾率團到愛爾蘭考察,隨行人員回國後對愛爾蘭各項發展讚不絕口,愛爾蘭也成為台灣學習的榜樣。然而世事難料,如今愛爾蘭的經濟急劇從高峰跌落谷底;奇蹟的破滅正好提供另一個借鏡。從愛爾蘭所面臨的房地產泡沫破裂、銀行業呆帳暴增與政府財政危機等問題看來,個個環環相扣。可見若政府未能審慎因應,坐視問題不斷惡化,最後將變得無法收拾,主政者絕對不可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