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可可的情調

洛可可藝術始於十八世紀的法國,是巴洛克藝術的延伸,同樣洋溢著繁複、華麗、律動、多變的感覺,但是巴洛克是獻給王權的藝術,而洛可可則是致力於現實快樂的追求。
洛可可藝術是一種表現裝飾性風格的藝術,「洛可可」的原意是「貝殼上的螺紋」,因此在崇尚柔美氣氛的洛可可藝術中,經常可見優美的弧形、漩渦狀線條,畫風輕快華麗、小巧精緻。
當時,人們不再熱衷嚴肅的藝術風格,轉而追求趣味輕鬆的親切現實,因此,許多洛可可藝術以風俗畫為主,許多畫家轉而為腐朽沒落的封建貴族服務,忠實描繪輕浮而逸樂的貴族生活,並畫下許多肖像、風景、神話和平民生活。
洛可可一改巴洛克藝術的嚴肅、陰暗,以清淡、甜美、自然的法式優雅,取代巴洛克藝術的宗教氣息和誇張情感,呈現輕快、奔放、平易近人之感。然而,洛可可藝術流傳不廣,到了十八世紀中就逐漸走向式微。
根茲巴羅(1727-1788 Thomas Gainsborough)
根茲巴羅生於英國索夫克,1740年到倫敦向洛可可畫派的格弗路學畫,又跟隨肖像畫家法蘭西斯‧海曼學習,之後在倫敦開設專門繪製風景畫的畫室,可惜當時風景畫屬於低層次的繪畫類型,工作室經營慘淡。1746年父親去逝,根茲巴羅返回故鄉結婚,為了謀生餬口,轉而繪製受歡迎的肖像畫。
1759年他移居富商雲集的礦泉療養地———巴斯,獲得意想不到的名利,鄉紳貴族都排著隊等他畫肖像;後又移居倫敦,並應皇室邀請前往溫莎宮,為皇室成員繪製肖像畫。然而,根茲巴羅終其一生,對於讓他名利雙收的肖像畫,不曾產生真正的熱情。
個性主觀的根茲巴羅,即使畫室工作繁忙,依然創作不輟,以自由奔放、不拘泥形式的技法,巧妙結合人物神韻和景致氛圍。晚年更挾著盛名,無拘無束地實驗各種繪畫技巧,他在兩次的寫生之旅後,以感傷的田園生活為題材獨創「幻想畫」,一推出就大受歡迎,再造事業高峰。
(《盡情瀏覽100位西洋畫家及其作品》‧華滋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