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上班的日子是不是就跟社會脫節?不,前進職場累積專業或選擇做家庭主婦,全看個性合不合適。才華不一定
要彰顯於外,許多居家媽媽把才情與靈性交給家人,換來更美好的親子時光。
園藝、做菜、繪畫與歌唱都已達職業水準的鄭蘭花移民美國二十年,最近回台灣娘家閉門作畫,老公傑克等了三個月未見她束裝回到德州的家,乾脆自己來台灣一聚。這個熱愛東方文化的老美,心儀妻子的才華是無庸置疑的,在台灣初見鄭蘭花即「驚為天人」,婚後發現太太人美心更美,環把美感基礎透過一雙巧手施展開來,家裡處處美不勝收,園裡的葡萄與番茄結實纍纍,「對哦,我種的紫番茄,你們一定沒見過。」
生命充滿燦爛光彩
家中宴客時,傑克通常只要當「老大」坐著享受就好,鄭蘭花的好手藝通常會一再被讚嘆,餐後,她還會一展歌喉,拿出與同學蔡琴一般的好嗓子與客同歡,帶動家庭聚會最高潮的部分。「我覺得女人要隨時隨地為生活繫上蝴蝶結,有自己創造幸福的能力。」她從畫作抬起頭來,那笑容隱約透露出青春時曾擁有的燦爛,延伸到當下的每一刻。
氣質出眾的李淑秀一向忠於自己,不願聽命於別人,因此決定辭職回家做布娃娃。一兒一女都長大成人,見好幾次面都見她穿著粉紅浪漫夢幻裙裝,和娃娃站在一起,像同一個家族的人,只是,一個會眨眼挑眉,一個卻沉默無語。
李淑秀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與針線為伍,還投入得那麼深。李淑秀原是日商秘書,有一天,自己參與的一個團體要表演布偶劇,她從劇本構思到舞台設計,再到布偶造型全部一肩扛起,發現要找到符合自己高標準的可愛布偶並不容易,於是動起做布偶娃娃的念頭。
每個栩栩如生的娃娃都由她擔任服裝設計師,彷彿上演一場服裝表演,可愛到不行:「我八十五歲的老母親也一起陪我做娃娃,妳看,娃娃住的這間屋子的牆面,是媽媽幫我貼上去的,她貼得很慢,卻非常仔細。」
母女燈下的針線情,為母親的晚年增添許多成就感,母親會做到一半,瞇起眼睛微微抬頭看女兒,李淑秀知道媽媽在看她,報以微笑。「小時後,媽媽親手為我用碎布做娃娃,那是每個人的童年喜悅,憑藉記憶,現在布娃兒的成品,也有那時候的影子。」那麼甜美溫馨地存在著,讓這充滿壓力、緊張無比的社會,也能得到一絲舒緩。
在那普遍物資缺乏,根本不可能擁有漂亮娃娃的年代,李淑秀用手帕摺成人形,滿足的對她說話。怕她們冷,再冷的天也脫下衣服幫她們蓋上。有一天,舅舅從日本買了一個會眨眼的娃娃送給小妹,不見她有什麼欣喜,倒是自己,簡直把它當寶。
「每一個娃娃都有她不同的表情跟製作時的心路歷程。朋友會說,既然喜歡何不乾脆去拜師?我很清楚自己的個性不喜歡被束縛,一旦被框住了,什麼都做不好。」每一個作品都是自創,不屬於任何流派。
李淑秀辭職後非常快樂,每天沉浸於創作的喜悅中:「制式的生活根本不適合我,而我居然沒發現,一直以為生活就是這樣,直到退職才覺得我的生命重新開始。 」
住在三芝,寫得一手好詩,雕得一手好皮藝的陳春燕,全家不看電視,家裡充滿書香與茶香。小時候,她帶三個孩子一起去學茶道、上圖書館,做個孩子眼中有能力、有才華的媽媽,這的確有助於家庭教育,「我說的話,孩子認為是有學問、有道理的,都聽得下去。」精心營造的學習氣氛,當然使親子關係更多彩。
陳春燕曾經創作一面大型的洋水仙鏡飾,靈感源自水仙花(Narcissus)西洋神話的自戀情結。「平鏡如湖面,四周搖曳著盛開的洋水仙,觀賞石,無可避免入鏡,成為一株株臨水自照的水仙!而對自己,也宛若攬鏡自照的身影……」
雙面桌上立鏡雕的是唐草花卉圖案,鏤空的技法耗費時日,鏡子另一面是相框,放得下6畛8相片。照鏡子若還不過癮,還可以找一張美美的倩影做展示,鏡子與相框的背面也還是相框!還可以把重要的人影收藏起來呢!
無論是否關乎Narcissus情結,陳春燕展現居家美學,是兒女眼中的一樁賞心樂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