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書宏台北報導】台南縣官田鄉「番仔田阿立祖夜祭」活動,十九日晚間將在復興宮登場,今年除延續傳統迎跳牽曲外,兩天活動還安排平埔文物展示體驗、卑南族卡地布部落等原住民表演演出,及烤芋頭、剝菱角大賽等活動,多面向呈現平埔族宗教文化內涵。
台南縣官田鄉舊名「番仔田」,是平埔族群分布的地區,平埔族雖因通婚已被漢化,但在官田鄉仍保有不少平埔族群的遺蹟,位在隆本村的復興宮就是一間漢化的平埔族廟宇。為維護平埔族傳統宗教文化,復興宮近年積極推廣阿立祖夜祭。
夜祭祭司陳福民表示,今年活動設有部落文創攤位,供民眾體驗牽曲花環的製作及傳統部落文化傳承活動;二十日還有「犒賞兵眾」廟會,帶領民眾前往西公廨、北營牽曲,傳承在地文化,隨後還有彩繪葫蘆、猜甘蔗等民俗活動。
夜祭重頭戲則在十九日晚上九時,在番仔田大公廨前舉行開幕式,十時夜祭登場,現場將舉行「原」味十足的祭典儀式,族人將繞圓圍繞在祭品外圍跳牽曲,一旁亦安排布袋戲演出、部落幼稚園表演節目。 不同往年夜祭時牽曲人員身穿運動衫,今年番仔田部落以兩個月時間,依據史書中記載清朝番仔田部落漢化的服裝,融合西拉雅族人與漢人服飾上的特色,設計一套專屬夜祭的傳統服飾。
為呈現部落古老文化,夜祭還邀請原住民洄瀾舞集指導編排「西拉雅族—原音重現」,重現番仔田部落族人的歷史。而梵羽舞精靈舞蹈藝術團、原住民洄瀾舞集、卑南族卡地布部落青年,也將在兩天活動交流文化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