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觀賞冬候鳥的季節,賞鳥不只欣賞鳥的體態、外觀或者顏色,更重要的是欣賞鳥類的氣質。不同的鳥種在飛行、覓食、休息停歇甚至是行走的時候,都會呈現出不同的氣質,更可以讓人分辨是屬於哪一個鳥類家族。
比方說,在水中緩步慢走的高蹺鴴,與沙灘上急步快走的東方環頸鴴,兩者雖然都是濕地的鳥類,但卻呈現截然不同的氣質,一個是溫吞慢郎中,一個是急性慢不得。
而屬於燕鴴科的燕鴴,氣質更是和其他鳥類差異甚大,牠有著茶褐色樸實的外表,搭配宛如刀疤的過眼線、銳利的眼神,以及帶點彎鉤的嘴喙;站立的時候,抬頭挺胸的正氣英姿,飛行時,技術高超,還可以在空中追捕飛蟲的不凡身手,都讓人不得不聯想到武俠小說中的俠客。
燕鴴鳥如其名,一些特徵和燕子有相似之處,不只飛行的技術很像,牠展翅的樣子以及尾羽開叉的外觀,都可以看到燕子的影子,只是牠的體型比燕子大上一號,身長約一個六百CC寶特瓶那麼大。
燕鴴平時喜歡在空曠的環境棲息,特別是在進行翻耕的農田或者海岸邊的砂石地,更是牠們主要的覓食場域。燕鴴主要以蟲、小型兩棲爬蟲類,甚至是田中的植物種子為食物來源。
一批在台灣停留的燕鴴是屬於夏候鳥,根據研究調查,這群燕鴴遠從澳洲飛行了數千公里,來到台灣繁殖下一代,牠們的繁殖時間大概是三月到十月;而另一批燕鴴卻是從北方飛來台灣度冬的冬候鳥,這兩個不同的家族的燕鴴,為台灣的生態環境增色不少。
因為數量稀少的關係,燕鴴已被台灣列為保育類的鳥類,值得大家共同愛護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