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華人媒體的亂象,源自邪惡的力量太勤勞,善良的太懶惰。」第二屆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海外新聞傳播貢獻獎馬來西亞得主張景雲如是說,不過評選委員兼執行長趙怡博士卻笑言:「受獎人今天的言論,讓我們知道善良的都很勤奮,邪惡的已經累垮了。」
因節目風格活潑不媚俗,又以媒體身分投入公益的中央電視台新聞評論部主持人白岩松,榮獲大陸地區傳播貢獻獎,好友稱他不克前來,只有在直播路上或新聞線上這兩種原因,讚賞他是新聞藍波。白岩松也自北京捎信指出,將把百萬獎金全數捐給小林村和甘肅舟曲的災民,因為得獎如同記者節,更該做的是閉門思過,反省自己能讓世界更好嗎?希望新聞人毋忘民間苦難!
獲大陸區教育貢獻獎的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國良,培育人才無數,有「跨世紀優秀人才」之稱,他自己對得獎百思不解,認為只有「因緣」可解釋,例如和星雲大師同鄉,擔任教師工作三十五年,為千人授課;他授業多年得到一個結論:「新聞一定得真善美,記者要力行三好。」他希望傳播人動機良善,報導講真話,形式上則盡力寫美文。
香港地區傳播貢獻獎得主、《亞洲週刊》總編輯邱立本指出,華人媒體面臨危機,文字被扭曲、工作被剝削、採訪被誤導,但仍要建立一個指標,媒體走上真善美不只要道德勇氣,還要勇於抵抗權力和商業,不能只看企業的資產負債表,要看國家文化的資產負債表,看全民利益。另一位得主、香港《信報》創辦人林山木不克出席,但希望未來持續以大師的理念為媒體盡力。
新加坡地區傳播貢獻獎得主、新加坡《聯合早報》總編輯林任君認為,得獎是無上榮幸,新聞獎就長遠來說是強而有力的正面影響,星雲真善美獎第一次頒給台灣以外的媒體,新加坡就入圍,所有同業皆受鼓舞,因為新加坡是華文邊緣,沒有與生俱來的華文生態,辦報如逆水行舟,能得到台灣賞識是強大激勵,盼捐出獎金,提升新加坡華文品質。
《南洋商報》主筆張景雲榮獲馬來西亞地區傳播貢獻獎,他指出,世界醜惡的愈來愈多,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感慨,他引用奧地利作家卡爾可洛斯說,「世界愈來愈可怕是因為邪惡勤勞,善良懶惰,三○年代的歐洲背景如此,現在呢?年輕人應發揮真善美力量,把道德力量拿出來,消滅惡魔,而真善美新聞獎的意義在於勸導年輕記者,不要作盲目的綿羊,記者不能放棄思考的權利和自由,記者最重要的本質就是獨立思考。」
馬來西亞地區傳播貢獻獎得主、星洲媒體集團編務總監劉鑑銓則說,馬來西亞也是華文邊緣區,星雲大師常鼓勵大家,讓所有人都感恩,得獎不僅是個人榮譽,更該頒給報社和同黨,因為馬來西亞華文報是幾代新聞人努力的結果,希望所有媒體在星雲大師淨化媒體的倡導下,都負起社會責任、重視人文關懷,一起建設真善美的大社會。
新聞獎評選委員兼執行長趙怡幽默作結:「今天諸位大師一席話,讓善良的都很勤奮,邪惡的一定累垮了。」激昂的頒獎典禮順利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