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環保署監測資料顯示,今年台北市空氣品質不良比率降至百分之零點七三,創下民國八十三年監測網建置以來的新低,台北市副市長林建元表示,「簡單來說,就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有三天空氣不好。」
這對市民來說真是好消息,可是,台北的天空也許不像高雄那樣經常灰濛濛,但「一年僅三天不好」,可能嗎?
林建元說,台北已從工業城市轉為商業城市,沒有大型煙囪排放廢氣,加上民眾廣為使用大眾運輸工具,空氣品質不但是全台第一,在全亞洲也是名列前茅。
台北轉為商業城市是事實,但民眾雖然廣為使用大眾運輸工具,但據統計,台北市的汽機車達一百二十七萬輛,其中自用小客車、機車就占百分之九十二點五,而在台北市街頭觀察,每條馬路、高架橋塞滿汽機車,空氣品質會這麼好嗎?
台北市環保局表示,都會空氣汙染有六、七成是來自車輛排氣,為改善市區空氣品質,目前引進六十輛油電混合公車,並推動公車及客運環保清潔車輛分級識別標章制度,共有二十三家業者五千多輛公車、客運符合加嚴排放標準。
不過,台北市民的共同經驗是「公車排放的廢氣臭不可聞」,引進六十輛油電混合公車,就夠了嗎?
筆者無意唱衰台北市政府的用心,畢竟住在台北市多年,可感覺到空氣品質是有改善,但若說「一年僅三天不好」,未免太誇張了,恐怕全世界沒有幾個大都會做得到。
市長選舉快到了,環保署是否「別有用意」不敢說,但「數字太漂亮了」,身為台北市民雖然「希望是真的」,但還是要提出質疑。
張全義(台北市/上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