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中國傳統行業】服 務 行

編著/李露露  文與圖/世界書局提供 |2010.10.28
722觀看次
字級











服務行五花八門,包括燃料供應、供水、舊貨收集、理髮美容、保母雇工、社會性服務活動等等,這是城鎮生活的基本保證,缺一不可。

供柴火業

供柴火業,實際指的是能源供應,現在使用的是電力、煤和煤氣,但在傳統農業社會中,能源主要取自於植物,其中有兩類:

一類是柴火,由樵夫專門上山砍柴伐木,再背到城鎮銷售,因此樵夫成為重要的職業。這些人多半是從農民中分離出來的,專門為城鎮居民提供柴火等燃料。

另一類是木炭,由於木柴較重,不耐燒,城鎮冬天又需要大量的炭火供應,因此有些農民把好的木柴(杉木、柞木、松木)利用燒製的方法燒成木炭,白居易的〈賣炭翁〉講的就是農民燒炭的艱苦生活。農民把木炭燒好以後,再背到城鎮去賣。

供飲水業

水是人類生活最基本的需求,居住在農村,一般靠近水源,取水十分方便,不需專門人提供飲水。城市崛起以後,居民遠離江河,往往需要挖井汲水。

城市高度發展以後,又出現了水鋪或水房,是專門負責城內人取水、供水服務的。在沒有自來水以前,北京有不少人開水鋪,挖幾口井,雇傭若干人當水夫,並由他們負責供應幾個街區的飲水。

每年的春、秋、夏時期,供水十分繁忙,冬季來臨,水結為冰,於是城市又出現了冰窖行業。清朝的皇宮、六部設有官窖,王府內設有府窖,百姓挖民窖。

收舊貨業

城鎮的消費垃圾是很多的,除了把垃圾作為肥料外,一些舊貨則可以收集起來,作為另一行業的原料,如把各個城市的舊報紙、字紙收集起來也成為一行業,他們再把舊紙送往造紙廠,作為造紙原料,上海人稱此行業為「拾荒者」。

收舊貨的人為了提高收貨效率,還採取以糖換舊貨、以日用品換舊貨的方式,這對招攬生意頗有幫助。這可說是最早具備資源回收環保概念的行業。

理髮美容業

理髮是一項重要的服務行業。從《清俗紀聞》中可以了解,清代已經有了剃頭店,當然這是留辮子後對辮子的梳理服務。

但是更多的理髮方式是由理髮人挑著剃頭擔子走街串巷,在街頭巷尾為顧客剃頭、刮鬍子、刮臉等。

民國以後,中國人不留辮子了,開始剃光頭,後來又出現了理分頭。理髮工具除剃頭刀外,還傳入了西式的理髮工具。

而美容術也早已有之,明末清初流行的修面、剃面都是這種行業,流傳至今,可謂愈來愈夯。

理髮業的從業人員在街上叫賣時,必須搖動特有的響器喚頭。

浴池也有相當的發展,城鎮多開設浴池,其中又發展一種新的修腳業,北京稱「修腳」,上海稱「扦腳」、「捏腳」。修腳工也上街招攬生意,他們用的響器叫乍板。

雇工業

雇傭關係由來已久。服務業的雇工指的是雜役、保母、乳母、跑堂的、洗衣工等,通常稱為家庭服務業。

社會服務業

社會服務業比較複雜,大致有以下幾種:

一種是畫像、照相行業。在沒有照相機以前,中國城鄉流行畫像,這種風俗至今尚存。西方的照相機傳入中國以後,在城市開設了照相館,也有些人手持照相機在公園、古蹟、紀念場所等地為遊人拍照。從目前發現的老照片分析,清末照相業已有了一定的發展。

一種是衛生環保行業。如城市已經有了清潔工、修路工、灑水車、收糞工,他們對城市環境的保護起著積極的作用。但收糞工往往來自農村,他們既要掏,又得積肥。

還有一種是歌伎行業,實為娼妓業。各地都設有妓院,住養一些歌妓。《如夢錄‧街市紀第六》記載開封城五勝角大街「向南,三間黑大門,匾曰『富樂院』。內有白眉神等廟三四所,各家蓋造居住,欽拔二十七戶,隨駕伺候奏樂。其中多有出奇美色妓女,善詼諧、談唱,撫操絲弦,撇畫、手談、鼓板、謳歌、蹴圓、舞旋,酒令、猜枚,無不精通。每日王孫公子、文人墨士,坐轎乘馬,俏追歡,月無虛日。」這就是對歌伎生活的具體描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